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山堰,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西首,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堰身设计方面的科学性颇具现代原理,有许多原理是20世纪才发现的;堪称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山堰历经1100余年风霜雨雪和洪水冲击,至今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着阻咸、蓄淡、引水、通航、泄洪的作用。1988年12月底,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郑国渠

郑国渠,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无坝引水灌溉工程,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郑国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陕西泾阳),在谷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后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

三、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兼具灌溉、防洪等功能,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曾在统一中国、促进中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稳固统治,北击匈奴,南征岭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为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决定凿渠运粮,在五岭之上开一条运河。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都江堰的影响

都江堰通过引水渠将岷江水引入成灌溉系统,大大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灌溉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供农田灌溉使用。这使得四川盆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灌溉农田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都江堰也起到了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在枯水期,岷江水流量较小,而在雨季,水流量巨大。都江堰的闸门系统可以调节进入渠道的水量,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既减少了干旱时期的缺水问题,又避免了雨季水患和洪水的发生,起到了平衡水资源利用的作用。

此外,都江堰还具有防洪和减灾的功能。它可以将岷江的洪水引入都江堰渠道,通过消耗洪峰,减轻了岷江下游地区的洪水压力,保护了周边居民和农田的安全。这对于四川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该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