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礼仪四字原则,说说当前礼仪缺失与对策

如题所述

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很多,既有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有大学生人格“单面化”与礼仪规范“多面性”的冲突。

(一)、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还处于较低水平。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这其中一方面是家庭所施加影响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在中、小学这一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没有对礼仪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大学前的阶段,一些学生的礼仪素养就已经有所缺失。

(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新鲜的外来文化更容易被他们认同与接纳。大学生表现出对于外来文化全面接触、快速适应、积极迎合的态度,年轻一代越来越崇尚过“洋节”就是一个证明。礼仪的产生发展存在着与其他文化背景的礼仪相融合的过程,但如果不坚守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又何来面向世界呢?

(三)、大学生人格“单面化”与礼仪规范“多面性”的冲突。 新世纪大学生对待学习刻苦努力,勤于思考,注重效率。但是,正是由于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一切以为将来消费作投入准备。这些为了功利的目的对专业知识的过分追求,对实用化价值取向的过分强调,恰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上是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从而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单面化”趋势严重。然而,礼仪规范所体现的是:遵守、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真诚和适度等“多面性”原则,它强调“礼之用,和为贵”。功利化的目的使大学生们只有一种追求,那就是为了升学、为了将来的谋职而将自己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于智力性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人格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学生忽视和冷落。这样,势必造成受教育者科学知识的掌握与道德品质的养成、礼仪规范的领略与人文素养的获得之间的无情脱节。

切实改变礼仪缺失现象的对策

(一)、倡导现代礼仪教育理念

 "礼"的教育,不以行为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重在培养人格。"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训练,而应着重内在意识的培养。“内仁外礼”,“仁”是“爱”,“仁者爱人”。“礼”的在内在精神是“情”、是“爱”、是“敬”,是人格的“尊严”。与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相比,现代礼仪教育更重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强调以人为本、人格平等、谦让合作,并且以尊重人作为其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在传统礼仪教育的同时,重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营造良好礼仪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话说明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品格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老师,一本好的教材,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都可以让更多的人懂得什么叫做礼。所以,注重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示范作用,重视家庭环境的熏陶,强化中小学礼仪教育的早期投入,美化人际环境,净化社会风气,营造社会礼仪氛围,礼仪教育就一定会结出硕果。

古人说得好:“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是国家安定的前提。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是靠人们的自觉、靠社会舆论来维护的。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礼仪道德规范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
行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克制的能力,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提升大学生礼仪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

(三)、重视礼仪教学与礼仪实践的关系

礼仪教育不是纸上谈兵,重在落到实处。因此礼仪教师在认真备课教学的同时,应联系现实生活、具体环境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们对礼仪知识得以消化掌握,运用礼仪能力得以提高。例如请学生联系切身体会谈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为校园的某一特定场所构思一块富有哲理且符合礼仪规范的警示牌;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个性风格的社交名片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1
您好;首先说明并不清楚礼仪什么四字原则,窃以为仅是言行而已,再简略就是一个:行:子。因为语言也是一种行动。礼仪的缺失与社会的大环境无疑无法分开,中国向来自诩礼仪之邦,历史而已,好像与今天的中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先是做为封建糟粕而摈弃,后因虚浮冒进而忽视。礼仪作为文明的表现,她不只是光华,更是隐形的盔甲。忘了的迟早会回来拿,无论走过了多远,如果还需要壮大。礼仪也是个人行动的开始,影响身边人,教导后来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明从来就是这样开始的。陋见不敏,谨祝顺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