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泰山石敢当

如题所述

1. 石敢当是过去人家门前或墙壁上的类似石碑之物,其上通常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用以避邪、镇宅。
2.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及故事,我有一段资料:石敢当虽未列入门神之列,却也承载着门户平安的期望,禁鬼绝恶,镇守门前。
3. 有个美国人,粗识汉字,又听说过泰山。他来华游历,在山东乡间见到墙上“泰山石敢当”字样,误以为是一块泰山的石头,因此提出了一个可笑的问题。这反映出“泰山石敢当”五字存在读法问题,正确的读法是“泰山/石敢当”,而非“泰山石/敢当”。
4. 我国民间传统居住与建筑风俗中,石敢当是影响较广的一项。石敢当中,也称泰山石敢当。冠以“泰山”,句式略似《三国演义》里关羽称“解州关羽”,不可将前三字误解为城墙门楼“解州关”。
5. 唐宋以来,第宅大门口常立镌字“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小石碑,或将石嵌砌墙体,用来镇鬼厌灾。民间以石敢当为辟除不祥的神,如明代《姓源珠玑》所说,“必以石刻其志,书其姓字,以捍民居”。
6. 唐代的石敢当碑石,已见于记载。清代俞樾《茶香室续钞》记载,宋王象之《舆地碑目记》中提到,兴化军有石敢当碑。注云:庆历中,张纬宰蒲田,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利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于门,如此风也。按此,则“石敢当”三字刻石始于唐。
7. 石敢当民俗信仰,其渊源当在远古时代的石崇拜。在石敢当之前,如南北朝时庾信《小国赋》提到的“镇宅神以埋石,厌山精而照镜”,已有埋石以镇宅的风俗。石敢当在此基础上有所增饰,刻字绘形,再附以种种传说,所有这些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在那块石头上叠加具有“神力”的符号。
8.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民间有种传说,姜太公封神,封来封去,到最后却忘记了自己的名姓,便自封为泰山石敢当。姜太公在唐宋时期曾被奉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圣,一武一文;明代以后,虽然关羽成为武圣,姜太公在民间仍很有影响,传说故事很多,已有“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把石敢当说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于渲染石敢当辟邪的民俗信仰。
9. 石敢当既被奉为神,司职由捍民宅而有所扩展。《茶香室丛钞》记清代齐鲁乡俗,巷口立“泰山石敢当”刻石,传说其会在夜暮时分去人家医病,因而“石将军”又称“石大夫”。另有一则传说:清代康熙年间,广东徐闻县,知县到任不久就丧命,一连几任均如此。黄某来赴任,请风水先生看,说是宝塔塔影落于知县的座位上,诸前任皆因不胜塔影之压而死。黄知县刻“泰山石敢当”石碑,立于县衙门前,以敌塔影。如果说,“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立石敢当,是一种面对面的抵挡的话,那么,黄某立石敢当抗拒高塔塔影,石敢当的功能已由平面发展为立体了。
10. 石敢当因冠以“泰山”,甚至被传为泰山神祗之父。泰山上有座碧霞祠,供奉泰山之主碧霞元君,民间又叫她泰山老母。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说是玉皇大帝的妹妹,而民间还传说她是贫苦农民石敢当的女儿:她心地善良,上山砍柴,时常帮助一个孤老太。老太太说她是仙女下凡,让她在泰山最大的一棵松树下挖到柴王埋下的木鱼,将一只绣花鞋埋在木鱼之下三尺。玉皇要在众神中选出来泰山最早者,封为泰山之主。柴王以埋在树下的木鱼证明自己的资历,石敢当的女儿则以埋于木鱼之下的绣花鞋挫败柴王,被封为碧霞元君。这个传说故事讲的虽是碧霞元君,但其同石敢当既为“父女”,两者的关系也就恰如水涨而船高——碧霞元君高至泰山主神,船高因水涨,反衬了石敢当的神异。
以上这段资料是长了些,但还是建议大伙把它看完。因为里面有不少咱们传统的民俗文化知识,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多少知道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