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现代审美状况阐释崇高的意义

如题所述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

崇高,指雄伟高大的意思。同时又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人在精神境界上面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崇高感来源于在相对弱小但代表正义的力量与强大敌对势力的抗争过程中人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



扩展资料

美学史上,古罗马郎吉弩斯最早在《论崇高》中,认为这种审美情感是对“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东西的爱”是“肃然起敬畏之情”。康德认为,崇高感为“绝对大”的事物引起人的恐怖感和继而产生一种超越任何感官尺度的“心意能力”去抗拒恐怖而产生的优越感、自豪感、快感。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崇高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崇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9

1、崇高的意义

崇高与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面对强大的自然对象或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历史矛盾所造成的巨大艰险障碍进行抗衡时所呈现出的卓越精神力量、顽强生命力及其超越性,从新的维度或深度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了人类自身价值。

2、崇高的审美价值

崇高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一种具有高尚、壮丽意味的美,有着浓郁的伦理道德色彩,对于人的道德人格境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提升、作用。尽管各种审美范畴都可以通过其产生的美感使人们在审美的愉悦中受到陶冶和教益,但崇高的“寓教于乐”效果往往更为突出。

无论自然界的崇高、社会领域的崇高或艺术作品中的崇高都可以其理想主义的力量给人以启迪、陶冶,使人在刚劲激越之美的感召下,产生对卑鄙庸俗的唾弃和对高尚的崇敬与向往,从而获得积极从事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勇气和力量。

扩展资料:

 崇高的表现形态

崇高的美存在于人类的一切不同的实践活动之中,它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不确定的,但无论在哪一种表现形态中呈现,总是诉诸于具体的感性形式,而非抽象的概念。

自然界的崇高,如黄河的汹涌壮阔,黄山松的苍劲挺拔,必然首先是以壮观的感性形象诉诸于人们的感官,为人们直接把握。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多体现于人的人格境界,道德意识,理想等精神层面,但绝非无法以感性形式把握的抽象存在。

人类所进行的超越极限的挑战性实践活动以及过程中所体现的人的意志的胜利,见义勇为的行为以及过程中体现出的高尚人格境界,从感性形式的层面和精神层面同时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伟大。在艺术作品中,崇高则由多类艺术形式特有的语言组织塑造的艺术形象呈现出来。

在文学作品中以语言文字描绘出雄伟壮丽的景色和豪迈奔放的情感,在绘画、雕塑作品中则以对比强烈的色彩、粗犷有力的线条及其有机组织构成诉诸于视觉的造型传达艺术家奔放激昂的强烈情感,在戏剧艺术中强烈的戏剧冲突呈现了人类不断奋斗的行动和意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30

在审美范畴发展史上,崇高要较优美出现的迟,尽管作为一种现象,崇高早为人们所注意并思考,但是,崇高作为审美形态仍远不及优美传统悠远并流行普及。

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

扩展资料

崇高这种审美意识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最早是从对神的崇高开始的。叶朗先生编的《现代美学体系》引用了《圣经・创世纪》中的“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来说明神的崇高。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也把这句话看作说明崇高的好例子。“从黑暗混沌之中猛然出现光来,而这个光又是普照全世界的,这是‘数量的伟’。

这么一件大事靠上帝说一句话就做成了,这是何等气魄!这是‘精力的雄伟’。”朱光潜先生从数量和力量两个方面解释了这句话的崇高内涵。我们说,古希伯莱民族的历史就是对神崇拜的历史,《圣经》作为古希伯莱民族的宗教和文学经典,其中集中体现了崇高的审美意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