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三位皇后娘娘

如题所述

   李世民只有一个皇后,即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长孙皇后自身魅力非常强大,这种强大来源于她很善于帮助自己的夫君。比方说当李世民和自己的哥哥李建成摩擦不断的时候,文德皇后对待李世民的父亲和后宫的嫔妃是恭恭敬敬一心侍奉。除了礼仪孝顺上做法,这背后其实也在帮助她的丈夫李世民。因为争取到了公公婆婆的关心和相信,这样就会消除对自己丈夫的误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长孙皇后亲自单位李世民的幕僚下属,想想看这些李世民的将士和家臣娘有几个不为之感动的。所以在李世民能多为成功的背后一直有一个女人。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了。长孙皇后有德,为他处理好六宫之事,解决他的后顾之忧。长孙皇后是位典型的贤内助。长孙皇后将家中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为李世民排忧解难。后来,李世民娶了多任侍妾,长孙皇后处处体谅李世民,和侍妾们友好相处,情若姐妹。李世民登基之后,随即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内敛而聪慧,将后宫之事处理得一丝不紊。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修建了高楼便于远望长孙皇后的安息之地。李世民登基不久,就立了嫡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十分爱护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生的小女儿,晋阳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离世了。李世民亲自抚养晋阳公主长大,而晋阳公主也是唐太宗唯一一个抚养的孩子。

         李世民的文德皇后从小就喜欢看书,当然这也许就是和他所受的家庭环境有关,也正是因为文德皇后出生在这种权贵家庭,所以爱学习。甚至说文德皇后经常是书不离手,甚至连梳妆打扮的时候也是手不离书。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夺得天下,她作为六宫之主依然每天孜孜不倦。而且对丈夫李世民也是谈论古今,从容以对。出生高贵和有文化。而且文德皇后深知自己丈夫的性格,你知道自己的妻子是属于什么样的人,每次都和她商量国家大事。可是文德皇后却以此拒绝,不参与男人的政务。唐太宗知道她的意思,依然还是对她言语道不停,但是这皇后只听不语。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自己的妻子如此通情达理真是难能可贵!

        长孙皇后去世后,虽然长孙无忌建议李世民再立一位后宫之首,但是李世民依然没有立。至始至终,李世民的皇后只有长孙皇后。李世民是中国古达唐朝时期的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李世民是唐朝史上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作出的贡献还是很多的,最主要的贡献便是开创了当时的贞观之治,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轻徭薄赋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当时的老百姓生活非常的和谐安宁,唐朝时期出现的唐诗也是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3
中国古代历史上称职的皇后数不清,但是同时将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集于一身的却不多,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女子。

唐太宗李世民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批文臣武将外,也和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说起长孙皇后的出身,许多人只知道她是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唐朝宰相长孙无忌的同母妹妹,却并不知道她其实是胡人的后代,祖先是北魏的拓跋氏,因为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她们家这一支最后改姓长孙。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八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由她的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

长孙皇后不仅聪慧过人,而且通达理仪、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她从小就喜欢看书,据说几乎书不离手,甚至连梳妆打扮的时候也手不释卷。

父亲在世的时候,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儿十分宠爱,她的婚事,长孙家族自然也是非常上心。

她的伯父长孙炽十分欣赏当时的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因为窦氏年幼的时候曾经劝说舅父周武帝,为了北周的大局优待突厥皇后。

长孙炽觉得窦氏这样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导出优秀的子女,所以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皇后与李渊家结下姻亲。

可是婚约定下后不久,长孙晟就去世了,那时长孙皇后才八岁。

她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是少时的好友,高士廉见李世民非常有想法,又知道长孙家和李家曾经定下的婚约,便在长孙皇后的父亲丧期满后开始促成此事,将长孙皇后许配给李世民。

于是,长孙皇后在十三岁的时候便与当时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了。

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分别是恒山王李承乾、濮恭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对于李世民来说,长孙皇后在他身份转变的不同阶段中,都成功饰演了不同类型的妻子。

李世民二十岁出头就跟随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一路东征西讨、进入关中、建立大唐,随后又和王世充、窦建德等人作战,仅用了短短几年就平定了全国。

在这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中,长孙皇后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事无巨细,用尽全力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让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中也能得到贴心的关爱。

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后,长孙皇后作为管理六宫的正宫娘娘,对待其他妃嫔宽容大度,不仅不会争风吃醋,还经常规劝丈夫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

正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唐太宗的后宫虽佳丽三千,但是十分和睦,这在历史上是极其少有的。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作为夫妻相处了多年,他深知长孙皇后的人品和才能,所以经常和她谈论军国大事。

但是长孙皇后却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涉国家大事,她认为应该各司其职,就是该我管的事我管,不该我管的事绝对不插手。

当李世民想要听她对某件政事的看法时,她婉言拒绝了:“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但是李世民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这就是臣妾的见解。”

居安思危和任贤纳谏看似简单,但是能发挥的作用却很大。

李世民听完长孙皇后的建议,思考了良久,他发现随着天下大势的基本平定,很多武将都渐渐开始疏于练武。

于是为了居安思危,他开始在公务的闲暇时间里,招募武官们进行骑射练习,督促武官们练武艺,用练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职和奖赏的重要参考。

就这样,唐朝的尚武传统延续了下去,唐代也是历史上外患最少的朝代。

长孙皇后不但很有思想,而且还有过人的智慧。

一次,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气愤地说:“不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就不能一解我的心头之恨!”

长孙皇后问明了原因,没有说什么,悄悄地回到内室穿上礼服,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说道:“恭祝陛下。”弄得李世民一头雾水,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长孙皇后继续说:“魏征是个耿直的臣子,臣妾听说只有英明的君主才会有这样的人来辅佐,所以说明陛下是一位明君。”

李世民听完觉得皇后说的十分有道理,于是消了气,饶恕了魏征。

还有一次,李世民的一匹爱马忽然死掉了,他大发雷霆,打算杀掉那个养马人。

长孙皇后没有直接为养马人求情,而是给丈夫讲了一个曾经一起读过的故事:“齐景公因为自己的爱马死了,气愤地想要杀掉养马人,晏子就对养马人训斥道:‘你把陛下最心爱的马养死了,如果国君因为马死了而把你杀掉,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埋怨我们的国君不够宽容,要是再被诸侯们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真是罪不可赦啊!’齐景公听了这番话,觉得心中惭愧,便赦免了养马人。陛下,这个故事我们曾经一起看过,您还记得吗?”

李世民听完妻子的这番话后心领神会,给养马人免了罪。

除了对丈夫十分体贴外,长孙皇后对年老的李渊也十分恭敬,每天早晚一次请安,还经常提醒李渊身边的宫女悉心照料他的起居,是个十分孝顺知礼的儿媳妇。

当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时候,由于长孙皇后一直对李渊尽心侍奉,对他的后宫嫔妃也殷勤照顾,所以争取到了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之心,消除了他们对于李世民的误解。

作为一位母亲,长孙皇后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长子李承乾是由乳母养大的,乳母十分溺爱李承乾,她多次要求增加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对长孙皇后说:“太子贵为未来的君王,理应受到天下的供养,但是现在的日常用度捉襟见肘,屋中的陈设和使用的器具都太寒酸了。”

但是长孙皇后不为所动,对儿子的乳母说:“他身为储君,来日方长,等以后自己打下了功勋,还用发愁器物短缺、用度不足吗?”

长孙皇后所生的另一个女儿长乐公主被李世民视为掌上明珠,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赏赐的嫁妆比之前其他公主的规格高了很多。

魏征觉得此事不妥,向李世民提出了异议。李世民觉得他小题大做,就将这件事转告给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听了颇有感触地说:“我以前一直听陛下说魏征是个贤臣,但并不知道缘由,今天我听了他的这番话之后,恍然大悟,他真的是一位非常耿直的贤能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果陛下能明白这个道理,那是国家最大的幸运。”

长孙皇后派人给了魏征赏赐,并传口讯说:“你真是一个难得的贤臣,希望你能一直这样直言不讳、大胆进言。”

公元636年6月,长孙皇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她对李世民说:“我的家族并没什么大的功勋、德行,我恳请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我死后千万不要厚葬,一切从简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

一个月后,长孙皇后去世,享年三十六岁,葬于昭陵,谥号文德皇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26
李世民只有一个皇后,即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
第3个回答  2021-02-25
只有一个,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 ,唐高宗李治母亲 。贞观十年于立政殿崩逝 ,谥号文德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之一,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大功臣,是李世民的“贤内助”。
第4个回答  2021-02-25
李世民只有一位皇后,长孙皇后。长孙皇15岁与李世民成婚,去世时36岁。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没有再立皇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