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的经济

如题所述

初步核算,2013年,庆阳市实现生产总值606.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2年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2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7.84亿元。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882元 。 2013年,庆阳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4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1.86亿元,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中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36.43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712.42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5.9%。
2013年,庆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55.60亿元,增长15.6%,其中利润总额15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84亿元,增长23.4%。 2013年,庆阳市共有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全年演出1566场(次),观众230.37万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63.43万册;博物馆、纪念馆9个,文物藏量3.15万件;综合性档案馆9个,馆藏各类档案50.52万卷、19.98万件,资料7.97万册,照片2.2万张;文化站117个。
2013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58293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年《陇东报》出版365期,发行2.8万份。 庆阳市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庆阳人民对饮食品位的追求越来越高,促进了饮食技艺的不断 改进和更新。传统名吃有臊子面、荞剁面、羊羔肉等。
庆阳位于华北连接西北之处,草原文化连接农耕文化的特殊地带。虽周祖的农耕在这里发展较早,但五千年的中国这里长期为游牧者占据,游牧者在这里学会了农耕,当然农人也懂得了畜牧生产。农牧业在这里的长期协调发展便有了这里以农产品为主料,畜牧产品为辅聊的特色美食。
庆阳的主要美食有:臊子面、羊羔肉、荞剁面、灌肠、饸饹面等。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
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央视国际网络共同组织的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庆阳市从170多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名城,2011年包括环县道情皮影戏在内的“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庆阳书画近几年在继承书画传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如张孝友、刘养锋、蒋玉书、邓博五、刘先锋、姚天佑、马成章、杨牧青、张改琴、安文丽、李鼎锋、王毅、安石、金希明等。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还命名庆阳市贺梅英等48名民间艺人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庆阳市马秀珍等63名民间艺人为甘肃省民间艺术家;庆阳市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命名170人为庆阳市工艺美术大师。
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于2002年成功在庆阳市西峰区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 。首届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于2009年9月成功在庆阳市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