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司马光翻译,高分求助

是时,秦兵既胜,都下震恐。……抚然始有惧色
兄弟们,请注意是翻译啊,不会看的,把图片复制到桌面,旋转一下

太元年八月初二日,符坚派遣阳平公符融统率张蚝、慕容垂等步骑兵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统率益、梁州诸多军事。符坚对姚苌说:“昔日我以龙骧将军建立帝业,未曾轻易地把它授给别人,你要好好努力啊!”左将军窦冲说:“王者无戏言,这是不祥的征兆!”符坚默然。
慕容楷、慕容绍(两人都是慕容垂的侄子)对慕容垂说:“符坚骄傲自大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叔父恢复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中兴:一度衰落而又恢复),在此次行动了!”慕容垂说:“是的,除了你们,能有谁与我完成(复兴燕国的)大事业呢?”
甲子日,符坚自长安发兵,士兵(这里指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帜战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符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刚达到咸阳,蜀、汉的军队正顺流而下,幽、翼的军队达到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运粮船上万艘。阳平公符融等军队三十万,先达到颖口。
(晋武帝)下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人共领八万将士抵挡前秦军;派遣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增援寿阳。谢琰,谢安的儿子。
这时前秦军队强盛,京城建康震动恐惧。谢玄入室,向谢安询问计策,安坦然无事,一点也不著急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命令。”随后就一言不发了,于是命令张玄再一次请示。谢安接著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把别墅作为赛棋的赌注。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玄不能胜谢安)。谢安接著登山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深地为京城建康感到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进入京师守卫;谢安坚决不接受,说:“朝廷安排已确定,将士没有缺少,荆州(在建康的西面)适合留下来作为防守。”桓冲对僚属叹气道:“谢安石有庙堂的才干,不熟悉军事谋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正游玩清谈不停,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即谢玄、谢琰等人)抵挡他们,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穿外族的服装了!”……
冬季,十月,前秦阳平公符融等攻打守阳。当年十月十八日,攻克它,捉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符融任名他的参军(官名,参预军中军事谋划)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取郧城。胡彬听说寿阳陷落,退兵坚守硖石,符容进攻它。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众兵五万驻扎在洛涧,在淮河上设置栅栏作为障碍物,用以阻拦从东面来增援的晋军。谢石、谢玄等离开洛涧二十五里而驻扎,畏惧梁成不敢前进。胡彬粮食耗尽,秘密地遣派信使报告谢石等说:“如今敌军(气势)旺盛,(我们)粮食耗尽,恐怕不能够见到大军!”前秦军人获得它,送交给阳平公符融。符融派人飞马前去报告秦王符坚说:“敌军人少容易擒获,但恐怕逃走,应当快速赶来攻打!”符坚就留大军在项城,带领装备轻便的骑兵八千人,以加倍的速度赶路靠近符融于寿阳。派遣尚书朱序来劝降谢石等,因以说道:“强弱不同势,不如快些投降。”朱序私下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百万大军都到了,谁也难与之为敌。今趁著各路兵马没有集结,应当快速攻击它;如果挫败它的前锋,那么对方就丧气了,可以随即打败了。”
谢石听说符坚在寿阳,很害怕,想不战使秦军丧失锐气。谢琰劝说谢石听从朱序的话。十一月,谢玄派遣广陵相(封国在广陵的地方长官)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没有到十里,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斩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截断他们归途中必经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崩溃,争著赶往淮水,士兵死去一万五千人,捉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全部收缴对方军用器械及粮草之类。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
前秦军队紧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起初,前秦军队稍稍后退,朱序在阵地后方喊道:“秦兵败了!”众兵就狂奔。朱序于是和张天锡、徐元喜一齐来投降。(晋兵)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又攻占寿阳,捉获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到战报,知道秦兵已经战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原因),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结束后,返回屋内,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形容谢安实际上内心万分高兴,以致步伐失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0
这时前秦军队强盛,京城建康震动恐惧。谢玄入室,向谢安询问计策,安坦然无事,一点也不著急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命令。”随后就一言不发了,于是命令张玄再一次请示。谢安接著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城外的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把别墅作为赛棋的赌注。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玄不能胜谢安)。谢安接著登山游玩,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深地为京城建康感到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进入京师守卫;谢安坚决不接受,说:“朝廷安排已确定,将士没有缺少,荆州(在建康的西面)适合留下来作为防守。”桓冲对僚属叹气道:“谢安石有庙堂的才干,不熟悉军事谋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正游玩清谈不停,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即谢玄、谢琰等人)抵挡他们,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穿外族的服装了!”……
冬季,十月,前秦阳平公符融等攻打守阳。当年十月十八日,攻克它,捉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符融任名他的参军(官名,参预军中军事谋划)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取郧城。胡彬听说寿阳陷落,退兵坚守硖石,符容进攻它。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众兵五万驻扎在洛涧,在淮河上设置栅栏作为障碍物,用以阻拦从东面来增援的晋军。谢石、谢玄等离开洛涧二十五里而驻扎,畏惧梁成不敢前进。胡彬粮食耗尽,秘密地遣派信使报告谢石等说:“如今敌军(气势)旺盛,(我们)粮食耗尽,恐怕不能够见到大军!”前秦军人获得它,送交给阳平公符融。符融派人飞马前去报告秦王符坚说:“敌军人少容易擒获,但恐怕逃走,应当快速赶来攻打!”符坚就留大军在项城,带领装备轻便的骑兵八千人,以加倍的速度赶路靠近符融于寿阳。派遣尚书朱序来劝降谢石等,因以说道:“强弱不同势,不如快些投降。”朱序私下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百万大军都到了,谁也难与之为敌。今趁著各路兵马没有集结,应当快速攻击它;如果挫败它的前锋,那么对方就丧气了,可以随即打败了。”
谢石听说符坚在寿阳,很害怕,想不战使秦军丧失锐气。谢琰劝说谢石听从朱序的话。十一月,谢玄派遣广陵相(封国在广陵的地方长官)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没有到十里,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斩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截断他们归途中必经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崩溃,争著赶往淮水,士兵死去一万五千人,捉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全部收缴对方军用器械及粮草之类。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
前秦军队紧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感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起初,前秦军队稍稍后退,朱序在阵地后方喊道:“秦兵败了!”众兵就狂奔。朱序于是和张天锡、徐元喜一齐来投降。(晋兵)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又攻占寿阳,捉获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谢安得到战报,知道秦兵已经战败,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把驿书收叠起来放在床上,毫无欣喜之色,照旧下棋。客人问他(原因),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军。”结束后,返回屋内,过门槛时,木屐底上的齿被门槛碰断也没觉察到(形容谢安实际上内心万分高兴,以致步伐失态)。
第2个回答  2010-10-10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成书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

于是司马光就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

书名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资治”两字意谓著帮助。“通”则意谓著博通古今,“鉴”则有引为借镜之意。宋神宗亲自作了一篇序,赐给司马光。这篇序后来保护《通鉴》免遭毁版的灾难。

《资治通鉴》编修工作艰巨,先由助手搜集资料和编写初稿,然后由司马光综合全书,加以增删,再由司马康检订文字。首先,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有十七种,参考的野史,谱录,别集,碑志等杂史有三百多种,加上龙图阁等藏书,可以想见当时资料之丰富。

资治通鉴在写庞勋时,不但用郑樵的《彭门纪乱》,还引用韦昭度的《续皇王宝运录》,贾纬的《唐年补录》等私家著述。使得《资治通鉴》大量描述地方史观与社会史观,有别于官修的新旧唐书的中央史观。

《资治通鉴》在撰写前先由天文学家刘羲叟编订正确年历,以夏历为主,作为全书的骨干,若同年有二年号以上,则以后来者为定。首先把史料摘录下来,按年代顺序,编成“丛目”,各人先修“长编”,编写“长编”时常在每一事中间空一行以备剪贴,务求其详尽,“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接下来由司马光就长编所载,考其同异,删其繁冗,如范祖禹的〈唐纪〉成书六百余卷,经司马光剪裁、编定为八十一卷。如果发现汇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进行“考异”工作,最后方能定稿。司马光一生不写草字,《资治通鉴》草稿全部以正楷写成,史载:“张新甫见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

《资治通鉴》写作时间据资料记载一共花了19年,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开始一直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才完成。由于过度劳累,元丰五年秋天,司马光已罹患“语涩疾”(清朝陈弘谋谓“疑当中风”),乃预作遗表,内容提及反对变法事。元丰七年十一月司马光《进通鉴表》自叙曰:“臣今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书成之后,只有他的朋友王胜之看过一遍,其他的人只翻一页,就哈欠连连,欠伸思睡。此书完成后两年,司马光逝世。

此书引起司马光之后许多史学家的醒思,史学家面临改朝换代,君臣异位的尴尬时期时,往往以资治通鉴的撰写精神为原则,强调君臣处理事情与一般人处理事情有所不同与学习思考。

助手
此书虽有不少司马光自己的意见以“臣光曰”出现,但并非司马光一人完成,据资料记载,司马光编集此书,朝廷许他“自辟属官”,他邀请了刘攽、刘恕、范祖禹成为助手,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史家,可谓一时之选。其中刘攽负责两汉史,范祖禹负责唐代及五代史,魏晋南北朝归刘恕,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加入一起编修《资治通鉴》,负责检订文字。删改定稿则完全由主编司马光一人完成,故行文颇为一致。刘恕之子刘羲仲说:“先人在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

此外,司马光又出版了《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资治通鉴目录》三十卷、《通鉴举要历》八十卷三书来替这本巨著做说明。

评注
元初,胡三省著《资治通鉴音注》,被认为是历代注释《资治通鉴》最佳者。
第3个回答  2010-10-10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成书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继《春秋》后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史学巨著,司马光自幼好读《左氏春秋》,喜欢编辑旧事以成编。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历年图》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盖周、秦二朝,当时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满意,于是下令在崇文院内设置书局,将颖邸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并供给笔墨、缯帛、费用、餐点、果物等服务,要他继续写下去,并准许他借阅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

于是司马光就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居家极其简陋,夏天闷热难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请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读书于其中”,“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夜秉烛著书,生病时亦不休息。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说:“先王曰,死生命也。”就这样过了15年不问政事的著书岁月。
第4个回答  2010-10-10
哥哥 怎样看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