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镇的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2012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4.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0.6%;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4万元,增长1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增长16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亿元,增长14%;实际到位内资5150万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98元,增长23.4%。
一是致力产业转型升级。引进精品农业项目3个,省重点工程国家杂交水稻综合试验基地项目成功落户金鼎山村,长春茶厂与中国茶业知名品牌企业怡清源公司实现战略合作,宇田农业蔬菜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湖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基地拓展推进顺利;粮食、蔬菜、茶叶、食用菌、小水果、花卉苗木产业进一步发展。机械铸造、汽车零部件、环保建材等主导工业企稳求进,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了志同兴等一批新兴工业项目。加快发展服务经济,长沙农资(种子)仓储中心项目破土开建,王府国际商旅中心项目推进取得重要进展;春华集镇100亩经营性用地开发和商贸综合体建设筹备工作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业逐渐成场兴市,各类网点新增82家,总数达到587家。招商引资工作被评为全县先进。
二是致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启动政府投资和村级工程项目24个,总投资近1亿元。胭脂港、西山港疏浚,战备水库泄洪渠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完成建设。捞刀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山塘清淤扩容500亩。新改建农村公路29.4公里,改造村级危桥2座。国家安全饮水工程路春管线一期工程完成建设并实现通水。县“三点一线”集中整治项目天鹅山—垅里屋组团农户房屋外立面完成改造。国家重点工程溪浙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洞田—九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实施。启动大鱼、春华集镇及重要节点风貌规划编制。
三是致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成并率先在全县投入使用。新增改水改厕180户。完成粪污治理1.5万平方米,畜禽禁养限养成果巩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河道清污保洁常态化,长效运转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进绿化美化,完成植树造林1200亩,建设防火林带1公里,高标准完成S207两厢绿化带建设,启动花园式庭院、集镇、单位创建工作。倡导低碳生活,节能照明产品使用不断推广,全面完成县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成功创建国家生态镇,龙王庙、松元、石塘铺、花园新村成功创建市生态村,官塘村荣获县级绿色村庄称号,并被推荐为市级绿色村庄创建单位。
四是致力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及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70户危房户受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启动春华医院新建,提质改造4所村卫生室,基本完成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工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横坑小学、松元小学顺利撤并,全面完成合格学校建设,规划新建武塘中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农家书屋实现村级全覆盖,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对外开放。深化创业富民工作,争取市、县无偿扶助资金60余万元。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治安、治差、治堵、治难、治脏专项活动,应急管理、特殊群体管理服务不断加强。完善群众工作体系,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解决一批信访遗留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创建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单位3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能源建设工作荣获全省先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评为县红旗单位,人口计生、安全生产、武装、教育、老年科协工作评为全县先进。
五是致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务公开平台延伸到村级,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办结率、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率均达100%。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社区换届。突出抓好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农村“三资”交易平台。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村级工程建设、村民建房、户口迁移程序。坚持厉行节约,完善办所经费预算管理,推行政府采购采管分离,严控“四项费用”支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0件,办理并落实“县长信箱”来信38件,及时办理各类民意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