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易志坚教授的“沙子变土”?

如题所述

易志坚教授「沙漠变土壤」的方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实验成功,使200亩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一片绿地。但沙漠土壤化还要受多重因素影响,路途艰难。幸运的是,无论如何,此项技术是治沙思路的重大创新,有望成为沙漠变绿洲的一种重要手段。

力学治沙

从力学跨界治沙,易志坚和团队用了8年的时间,把设想变为现实。他回忆道,“2000年以后,我把力学研究重点放到混凝土结构、材料上面。在研究一种新型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发现颗粒物质加了材料后,出现流变状态。于是在2008年,提出了沙变土的设想。”

易志坚进一步解释称,“土壤有两个生态力学属性,一是自修复,二是自调节。所谓自修复,就是固体状态下的土壤被破坏后,通过吸收足够的水分,变成流变状态,并恢复如初。

而自调节属性,说明土壤能够自调节颗粒排列,意味着土壤的性质不会随着颗粒排列改变而改变,土壤可以调节自己的体积、形状让植物根系扎入自身,这是保证植物在土壤中生长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易志坚想到通过颗粒物质的约束,实现沙子到土的转变。也就是后来他提出的,在沙子中加入一种约束材料,使沙漠具有土壤的力学状态。

“这项技术对沙子没有特殊要求,比如沙漠里沙子有粗有细,我们做的试验显示,(沙变土)基本都没有问题。”易志坚表示,团队甚至用河流中的沙子进行试验,同样可以变成土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