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警告人口普查结果衰减速度或超乎想象,央行的预测可能吗?

如题所述

2021年4月,我国将公布人口普查结果,这也是全国人民、各行各业翘首以盼的结果。央行发布论文称我国人口衰减的速度将超乎想象,建议全面开放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

很多人对这一建议抱有疑虑,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少部分人思想的转变应该不至于快速的人口衰减。不过我认为央行的预测是有可能的,现在的年轻人存在着几项问题:不敢生育、不能生育、不愿生育,下面我就从这几个角度来谈谈央行预测的可能性。

不敢生育的经济压力

咱们来算一算结婚、生育的一笔账:以二线城市的普通花销计算,抛开谈恋爱期间的约会、礼物花费不提,房子的首付20万、车子的首付5万、婚宴、婚纱照、婚车等婚礼花费以5万计算、彩礼就以各地区平均的5万元计算。媳妇还没有娶进门,打底的35万就已经花费出去了,试问一个家庭多少年能攒下35万。

再说说生育的花费,备孕期间的营养品3万、以顺产为例子的生育花费2万(有些人可以报销)、产后保养3万,这又是小10万。

整个家庭的积蓄都花费了,年轻的小夫妻还要背负着房贷和车贷。孩子的教育资金只看各种育儿电视剧就知道是一笔多大的开销。

只是算一笔简单的账,多少人就已经退避三舍,如此大的经济压力不仅不会让成为夫妻的两个人依偎取暖,还会让原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婚姻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不是两个人共同为一个家庭所努力,而是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去传宗接代。


不能生育的时间成本

我国的劳动法确实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可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切实的享受到劳动法所带来的保护。去掉工作于正规大企业和国企的少部分人不提,绝大部分的人连五险一金都无法落实,更遑论提到所谓的产假。

怀孕即失业——这就是大部分劳动者的真实写照。这段生育的时间加上孩子刚出生的一两年时间里,大部分女性都无法安稳工作,只能在家陪伴孩子,即使出来工作也并非是后顾无忧、而是家庭的经济压力逼得没办法了才只能外出赚钱。

怀孕女性不仅要为生育和孩子花费大量的金钱,还要承担事业的压力,毕竟大多数的女性生育后再回到职场就会备受排挤和质疑。

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绝大部分家庭的育儿责任都放在女人身上,女性一边承担职场压力、担心自己会被社会所抛弃;一边承担育儿压力,这也就是所谓的“丧偶式婚姻”和“丧偶式育儿”。外出工作会被责备不顾家,留在家中为家庭牺牲社会价值又被说成在家享福花老公的钱,这种两面不落好的说辞又有几个女人不委屈。

不愿生育的精神压力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生育了?因为害怕无法处理婆媳关系,婆家和娘家都把自己当成外人;因为怕育儿观念与长辈出现冲突的时候,老公永远和稀泥的站在婆婆那一方;因为怕自己的生命中把孩子当做最重要的事,一听到“假疫苗”等有关孩子的新闻就胆战心惊;因为怕自己为家庭努力操劳,老公却在外面花天酒地、劈腿劈出个联合国。

我们的父母那一辈就是过得太糊涂,糊涂着一辈子就过了。我们这辈就是太聪明,一切决定都是先权衡利弊,思索清楚了再决定。年轻人愿意被网上的各种毒鸡汤洗脑,也不愿意去婚姻的围城里看看城里面到底是繁花似锦还是烈火油烹。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那些悲痛的来袭。

我们在可以选择的时候避开了悲痛的来袭,同时也错过了猛烈的欢喜。我认为年轻人现在的状态更像是一条咸鱼,已经清楚自己逃不过社会的捶打,只想随波逐流、不死不休。

生育究竟是社会责任还是自我选择

之前网上有一句玩笑话,同性才是真爱,异性相爱只为了繁衍后代。想想现在的政策都在推波助澜结婚、生育,让离婚变得越来越难。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结婚好像真的只是为了社会繁衍后代。

我们不过是人类族群里最普通的一员,一个人的决定影响不了整个历史的变迁,可是每个人都抱着不生育的想法就会让一个文明颠覆。转过头想想,人生百年,转眼便尘归尘、土归土,罢了。

生育与否都是个人意愿,每一种选择都应该被尊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9

央行警告称:“要认识到我国人口形势已经逆转,灰犀牛越来越近;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是好东西,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的巨大反作用力,转型后人口衰减的速度将超乎我们的想象;要认识到人口虽然是慢变量,但有加速发展、难以挽回的特点;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远不足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央行的预测:未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持续消退,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还将进一步下降,但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增强。

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

未来我国15-64岁劳动力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2010年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9.93亿人,占总人口的73.86%,2015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10-2015年缓慢增长阶段,2015-2025年缓慢下降阶段和2025-2050年快速下降阶段。劳动力资源总量将在2015年达到高峰10亿人左右。

而在2015-2025年缓慢下降阶段的第一个五年里平均每年减少159万人,快于第二个五年平均117万人的下降规模。2025年开始快速下降,平均每年减少602万人,2035年下降最多,达1156万人。2038年劳动力资源总量下降到9亿以下,2040年、2050年分别为8.83亿和8.29亿。全国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重亦是不断下降的趋势,2020年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比重不足70%,2040年开始低于60%,2050年低至57.7%.

45-64岁老年劳动力规模和比重不断攀高,2050年时总量达3.65亿,占到劳动力资源的五分之二强,比2010年增长了4113万,从百名劳动力中有33位45岁以上劳动力发展到44人。

2040年占比一度达到最高值46.35%后略有下降。继续用劳动力老化指数衡量,2020年为71.86%,2030年升至77.81%,2040年达到最高值86.4%,足足是2010年的2倍,说明未来我国劳动力资源老化将愈演愈烈。

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老化必然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面临劳动力资源总量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的双重挑战,而这一问题是涉及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复杂的系统问题,也是世界难题,尤其是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深远性和广泛性的特征,最终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应对劳动力短缺和老化的风险,我们应及早做好应对方案,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从劳动力自身入手,一手抓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劳动力同森林、草原一样是可更新资源,而中国1996-2010年间平均生育率只有1.4左右。

长期的低生育率严重影响劳动力资源的更新能力,因此,一手抓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注重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开发,将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优势向素质优势转变。

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建立适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劳动力资源向依靠技术创新型转变。

第2个回答  2021-04-17

这个预测很可能是真的,中国人口的消退速度可能比想象的还要快。据媒体报道,日前央行发布了一篇关于人口政策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而且由于中国早前巨大的人口红利,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新生儿数量下降的力度会比想象中药快。与发达国家不同,他们的生育率曲线是缓慢下降的,而中国由于早期的年轻劳动力消退,而新生代的年轻人又不愿意生育,所以这就导致,中国新生儿人口会有一个大滑坡。

而且央行指出,人口是创新,消费的核心动力,一旦中国人口规模,尤其是年轻劳动力短缺,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很大的风险。其实这些年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过。一方面有人指出中国应该及早放开生育,鼓励生育,但也有指出,中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过度鼓励生育会造成就业率下降。

其实核心问题就是城市压力太大,生活成本太高,孩子的抚养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晚婚晚育的家庭,如果政府要鼓励生育,必须缓解女性的生育压力。

参考资料:

中国人口出生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继而引起官方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工作论文,聚焦了人口转型的问题。

论文提到,我国应抓住当前生育政策对部分居民还是硬约束的时机,全面放开生育,及时释放其较高的生育意愿。若稍有迟疑,将错失以生育政策应对人口转型的宝贵窗口期,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

“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 论文表示。

第3个回答  2021-04-20

人口老龄化以及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的现状是既定事实,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人口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年青一代或者说是独生子女的这一代已经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但是目前的经济状况难以承担这一代人在社会上充分发展。

因此这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口衰减的情况基本上已经到达了很严峻的地步。这种情况的严峻不只是人口衰减的速度以及衰减的体量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让产业升级等政策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只要是社会上正常交往的人,那么必然会在合适的年龄有成家立业的主观意愿。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也是社会化活动的必然结果。当然想要有资本成家立业需要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这种成家立业的个人意愿和个人能力也是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调和状态。

也就是说,好比买房买车彩礼等各种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这种问题的解决才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当然这种问题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上所有人都面临的事情。

一、生育和成家的前提是个人压力足够小

作为成年人,如果在合适的机会可以和钟意的人安家立业,那么自然也是会在合适的时候把自己的家庭安置得更加妥当一些。不过很多情况下,生活的压力会比想象得更加大。

所以,如果不能有足够好的环境安置好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那么他们安家立业的意愿只能仅仅是意愿而已,并没有足够好的环境让他们去尝试那些和目前生活无关但是事情。

当然作为年轻人来说,安家立业也是每个人的一种主观意愿,他们都会在这种意愿之下,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只有当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安稳的时候,他们才能有更好的资本让自己能够给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而且这种安全感也是让他们维持好自己和自己家庭最重要的资本。只要能够让彼此在足够有安全感的环境当中生活,那么结婚生子这种事情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二、工作压力比想象中要大
    1.工资和物价增长幅度难以成正比2.开销变多3.对于生活中的保障要额外投资


在工作当中想要获得更加多的安全感,就要想办法让自己在工作当中有更加多的工作技能和额外的收入。因为仅仅凭借一份工作的工资很难应付足够的生活开销。

当然在生活当中想要让开销节俭一些也是有办法的,只不过如果为了节俭而让生活当中的品质降低,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的。因为工作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生活品质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在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那么很多努力也就变得没有了原本的意义。

工作当中的压力也是一种需要去面对的事情。因为一些城市里面,和自己工作对应的岗位并不是很容易找到,如果因为在工作当中的纠纷而导致自己需要换工作,那么就要很麻烦地去更远的地方求职,当然对应的更换工作导致的上下班的时间变得更加长。

因此而产生的生活品质下降的情况也是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对应的工作在任何城市都不好找到足够多的岗位,因为很多城市对于一些小众化的职位并没有足够多的企业来供个人选择。

三、贷款的压力其实需要整体经济环境提高而改善
    1.经济水平的增长会导致贷款压力减轻2.贷款时间更久的情况下,个人的压力也会越小3.需要公积金贷款


想要在工作当中有足够多的剩余工资,除了减少开支以外,就要在办理住房贷款之前,攒够更多的首付。因为只要首付足够多。那么按期还款的比例也就越小,因此而产生的利息越久越小。虽然相对应的首付会更多。

但是如果按照长远来看,如果自己的月供减轻哪怕只有几百,那么因此而减少的压力也是很多的。毕竟这种还贷款的日子还要很久,相对应的压力也是几十年之久。

只靠着经济的水平增长和货币的贬值来让贷款压力减轻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国家的发展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如果愿意相信国家的发展情形。

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和大环境绑定在一起的话,那么通过贷款而不是全款买房始终都是减轻自己压力最好的办法。


小结

人口减少的速度已经开始变快,因为目前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形势充满挑战性。每个人都应该在保证自己的就业安稳的前提下。

想办法让自己财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值,因此才能在未来几十年里,让自己有更加多的机会去编队生活和工作。

第4个回答  2021-04-20

我国本月将发布人口调查结果,中国央行微信公众平台周三公布工作中毕业论文称,要了解到我国人口局势早已反转,转型后人口衰减系数的速率将超乎想象,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无法填补人口的降低;毕业论文并提议,应全方位放宽和激励生育,进一步处理女性在孕期、生产制造、入托、入校中的艰难等。

中国央行警告

据美联社报导,中国央行名为《有关在我国人口转型的了解和解决之策》的工作中毕业论文以少见的、几近口语体的简单描述强调,应把握住当今生育现行政策对一部分住户或是硬管束的机会,全方位放宽生育,立即释放出来其较高的生育意向;若稍有犹豫,将错过以生育现行政策解决人口转型的珍贵潜伏期,重演资本主义国家的分崩离析。

中央银行毕业论文警示称:“要了解到在我国人口局势早已反转,灰犀牛愈来愈近;要了解到人口收益那时候是好产品,过后是必须还款的债务;要了解到人口惯性力的极大反冲力,转型后人口衰减系数的速率将远超大家的想像;要了解到人口尽管是慢自变量,但有加快发展趋势、无法挽留的特性;要了解到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远不能填补人口的降低。”

中国央行警示,要了解到我国人口局势早已反转,转型后人口衰减系数的速率将超乎想象。毕业论文还称,尽管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很象物价水平,但不一样的是,人口惯性力是跨跨代的能量,其力度比通胀和通货膨胀要好得多、久得多。

毕业论文写到:“假如把价钱比成车辆,那人口便是货轮,刹也刹不住,动也动不上,用管控经济发展的构思去解决人口转型,大多数不如人意。因此一定要有提前量,而且搞得多多的的,那样才不会举步维艰;一定要坚持不懈,那样才行之有效。”

两孩现行政策效用变弱

中国是人口强国。人口现行政策的细微变化,足够造成社会经济的一系列链式反应。我国卫健委官网在回应全国各地人民代表明确提出的《有关处理东北三省人口降低难题的提议》时谈及,东北三省能够 立足于当地具体开展探寻,科学研究全方位放宽生育限定对本地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危害,明确提出东北三省执行全方位生育现行政策的试点工作方案。

这一回应也被销售市场讲解为“东北地区将要示范点放宽生育”,2月19日中国的婴儿奶粉股和母婴用品有关股票等也开演了一轮暴涨市场行情。但2月21日,卫健委又对外开放回复并否定了这一销售市场传闻。

武大经济发展教务长罗知觉得,如今遭遇的难题是,社会发展的极高收益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生育意向远超中产阶层群体,放宽生育后,很可能发生富人拼了命生,中低收入群体由于养孩子资金投入少、低成本也会大力支持。反过来,很多的中产阶层家中由于充分考虑经济成本、教育财政投入等各个方面要素生育意向较低。

广东人口发展趋势研究所校长董玉整专家教授对第一财经表明,出世人口降低,一个关键的客观因素取决于适龄女士的降低。因为孕产妇降低显著,有资质、可以当母亲的总数降低了,因而出世人口也必定降低,它是关键的各种因素。“现阶段全方位两孩现行政策的效用早已并不是变弱难题,只是非常弱了。”

“只是放宽生育现行政策没法做到这一目地,还必须给多生育的中产阶层人群增值税免税,另外提升公办的幼稚园、中小学、中学的提供,文化教育层面的改革创新、养老服务也必须配套设施。”罗知告知第一财经,女性的劳动者参与度十分高,在生育现行政策改革创新中必须考虑到到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趋势、收益的危害,提升全社会发展对女士生育的激励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