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如题所述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能力是人们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完成一定任务、实现既定目标的主观条件。知识和能力是一对互动共变的关系,知识积累为能力发展做准备,非凡的才能需要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而能力发展的同时却恰恰又促进了知识的积累。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大学校园中,有的学生专注于知识学习,忽视能力发展,“高分低能”;有的学生能力出众,而学习一塌糊涂,“基础不牢”;有的学生知识丰富,能力又强,“发展全面”。对于怎样处理好知识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关系,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争论。有的说“知识是根”,大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有的说,在学习中,“习”比“学”更重要,主张突出能力发展;有的说,两者应该兼顾,这样才能全面发展。我们认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统筹兼顾,全面提高,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避免出现许多用人单位所说的“大学毕业等于零”的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认识敏锐,是接受知识最快,最富有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应该自觉地利用各种条件,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知识的积累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往往惊叹于“大家”们的挥洒自如,却不曾想过这种挥洒自如看似瞬间感悟的激发,实则来源于多年的苦心经营。唏嘘赞叹之余,我们不难发现,躬耕于南阳的诸葛孔明之所以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全在于耕作之际不辍苦读史书,而且在乱世之中对时世变迁洞察秋毫;李时珍行走乡野,虔心讨教,遍尝百草,从而著就皇皇巨著《本草纲目》;杜甫也是饱读诗书,才给后世留下令人赞不绝口的千古绝唱。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科学的理论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的信息知识。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一天不学习,我们就会被时代的车轮抛下。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21世纪,大学生如何发展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知识的积累没有较高的能力作载体,知识也只能是死的。能力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运用,还是知识的再积累。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着力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能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了大学生的根本素质,毕业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才能站稳脚跟,经得住实际工作的考验,在激烈竞争中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往许多大学生在学校时考分挺高,而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却无法胜任工作,有的最终被淘汰,他们的主要问题出在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即缺少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惨痛的教训是应该认真汲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6
时下中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即讲授基本语音、语法和一定量的词汇知识,至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是中学后的事。因而上课时把英语当作知识课来教,过分强调语音规则,语法概念和词汇用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结果一到实际运用,不是束手无策,就是捉襟见肘,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另一种倾向是过分强调能力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的讲授,脱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实际,不系统讲授语言知识。其结果事倍功半,华而不实,这两种倾向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前者误以为掌握了知识也就自然发展了能力,后者未能看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殊不知,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必要条件。给学生讲解必要的语言规律,能帮助他们发挥逻辑思维能力,防止实践的盲目性,使被动单纯的模仿转化为有创造性的独立实践活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语言规则很重要,但不能引导学生生搬硬套,而要训练他们在语言实践中的适当运用。其次,运用语言的熟巧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经不断强化,反复操练而形成的。从心理学上说,技能是通过实际操练而巩固起来的动作方式。有技能并不完全等于有熟巧,熟巧是在已经具有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有理论指导,能理解所从事活动的性质,那么,熟巧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当然,要掌握外语,仅获得语言知识和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熟巧是不够的,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具有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人,并不等于已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的任务应是通过传授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以发展学生的运用能力。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教学中的盲点。那么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