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皮肤会被烫伤?

如题所述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低温烫伤的患者就会特别多,高温烫伤比较好理解,而低温烫伤是45度以上的温度,持续造成的伤害才叫低温烫伤,所以其实有几个要点 ,是虽然温度很低,但是接触时间长。人体血液流动可以带走部分热量,但局部皮肤由于长时间与热源接触,并且受到压迫,或者睡觉时把暖宝宝贴放在身下,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散热减少,热量积聚就会导致烫伤。如果低温神器贴得离皮肤太近,很容易造成烫伤。医生表示,老年人、孩子以及皮肤感觉不太敏锐的人要慎重使用暖宝宝,如果的确需要使用,也应该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暖宝宝不宜直接皮肤;平时使用的时候,建议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下自己的皮肤,若有局部的皮肤发红疼痛不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一些“取暖神器”,虽然能让我们迅速回暖,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导致皮肤烫伤。别看这些取暖神器没有高达一定的高温,但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而造成的烫伤被称为“低温烫伤”。
身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在44~50℃),易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低温烫伤虽然不同于高温烫伤疼痛感这么明显剧烈,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较小,但是如果不引起重视,未及时治疗易造成伤口溃烂等。发现低温烫伤应立即除去热源,冷水冲洗烫伤部位30分钟或局部冰敷。有水泡者,如果水泡未破,应避免破溃。烫伤严重者在冷水冲洗后应及时去医院处理。牙膏、酱油不是处理烫伤处的良药,易于引起烫伤处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所以,在平时使用“取暖神器”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贴身使用热水袋、暖宝宝,更不要长时间将它们放置在同一个地方,使用时用毛巾包裹或隔一层毯子,不要直接接触;入睡前取出。使用电热毯应在上床睡觉前打开,睡时关闭
普通烧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显而易见,也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而低温烫伤是悄无声息的,类似“温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温度在人体局部作用时间过长,使热力慢慢渗透进皮下软组织而引起的烫伤。实际上,温度只要达到44℃持续6小时,就可以造成皮肤的损伤。
对温度不敏感的人群,格外容易发生低温烫伤,在使用取暖设备时,更要提高警惕。比如老年人末梢神经敏感度下降;糖尿病及中风后遗症患者肢端感觉不够灵敏;婴幼儿神经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差;在室外冻到手脚麻木,到室内立刻拿热源取暖的人;大量饮酒的人等,不易察觉此类烫伤。低温烫伤后一定要及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造成进一步的皮肤溃疡、感染,导致长期创面愈合障碍等不良后果。
冬天取暖如果一定要用电热毯,也不要在睡着后使用;使用热水袋或暖宝宝时,外面要裹上毛巾或隔着衣服敷贴。现在比较流行的发热鞋垫、暖宫贴、艾灸贴与暖宝宝是同样的原理,使用时要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4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热源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44℃的热源持续6小时,也会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