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1. 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 基本词汇:词汇体系中,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词以及表示事物关系的常用虚词的总汇叫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中的主要部分,具有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等特点。

3.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一般词汇,其特点是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

4.词汇意义(词义):由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

5. 词的理性意义: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6. 词义的附加色彩: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词义还可以带有褒贬色彩。词义的这种附加色彩不是因人而异的个人现象,而是大家都这么使用的社会现象。

7. 单义词和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可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象,前者叫单义词,后者叫多义词。

8. 本义:词的有历 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

9. 基本意义:词在语言长期使用中所固定下来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意义。

10.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11. 引申: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12. 隐喻:反映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的比喻。常见的相似关系有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类型。

13. 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14. 同义词和反义词:几个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叫同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15. 义素(语义特征):对词的一个义项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6. 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义,每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在词典中表现为一个条目。

17. 义场(语义场):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或聚合体。

18. 语境:指使用语言时的环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后者是指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环境(既可指具体场合、也可指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4
词义: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称作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根据它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特点,词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会产生若干个与本义相关但并不相同的意义,这就是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客观性和民族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词义

拼音
ci yi

释义
包括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用法
中性

结构
补充式


定义
词义:词的含义。(也有词典解释为: 词语的意义)

本质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它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

词义包括 词的词汇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 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分类
本义
本义:也叫“基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

如“兵”的本义为“武器”,一般来说它是这个多义词几个意义中最常用的一种意义。

引申义
引申义:由词的本身引申出来的意义。

如:(1)他 打了人。(2) 打掩护。(3) 打理公司。

第(1)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本义;而第(2)(3)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比喻义
比喻义:通过本词打比方产生的固定词义。

比如“ 尾巴”一词原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但在下面这两个句子中却产生了比喻义。(1)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不能留 尾巴。(2)他甩掉了 尾巴。在第(1)句里,“尾巴”指“残留部分”;在第(2)句里,“尾巴”指“跟踪或尾随别人的人”。

性质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社会性

变化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其中的词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很多变化,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六条: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感情色彩变化;5.名称说法改变;6.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义项
许多词都不只有一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有几个不同的含义就叫有几个义项。

例如 "摇篮(yáo lán)"有两种含义,就有两个义项:

①婴儿睡觉的地方。②发源地。

注意
“ 词义”与“ 词意”是有区别的: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时要用“词义”;“词不达意”、“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第2个回答  2020-10-24
文言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而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甲骨文:殷朝和周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有实物可证的最早的汉字。
  隶变:文字学上指篆书改写成隶书的经过。
  词义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秽气。
  词义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包括肉、禽、蛋等主食以外的食物。
  【说明:不同的教材,概念的定义不同。这些名词解释可供参考,不属于指定教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