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文化”在中国可以说有着深远可追溯的文化历史,然而近几年却越发地借由网络实现“复兴”。在一部分中国年轻人中,这样的文化虽然还未衍生出明确的主张和形式,却也已然快速弥散开来。千禧一代热爱怀旧,以使用陈旧夸张的表情包为乐趣,给县城视频配上英文配乐的短视频也在B站等年轻人社区疯传,反映了年轻人愈发开放、轻松的态度。因此,面对这样的奢侈品广告,网友观点呈现了两极分化。
有网友认为土到无法接受,甚至感觉受到了嘲弄;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广告很具有幽默感,体现了品牌一贯犀利、怪诞、特立独行的先锋态度。时装文化爱好者大多属于后者,巴黎世家的广告并不令他们感到十分意外。如果说大众消费者对巴黎世家的认识是街头风格的老爹鞋或是位于购物中心一层体面而冷淡的奢侈品店铺,那么时装文化爱好者眼中的巴黎世家就是在社交媒体上剑走偏锋,热衷于meme文化和诸多奇特亚文化的品牌。这一特点从巴黎世家的官方Instagram账号里可以看出。巴黎世家彻底脱离了奢侈品牌社交媒体的传统运营方式,Instagram账号中不发布产品内容或是制作过程,而是纯粹发布素人照片和灵感图片:被垃圾袋包裹的人、腿被拉长的模特、倒立拍照、把新品摆放在公路上组成“人”……其开设的抖音账号也发布了多条看似与产品无关的“无厘头”创意视频,以一种不太容易被察觉的方式向中国消费者展示着品牌内核。
在了解了巴黎世家品牌特色和品牌精神内核后再回过头看这一系列争议巨大的“土味”广告图,便会发现所谓“嘲弄”的“土味”广告只不过是巴黎世家品牌艺术总监Demna Gvasalia审美与世界观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延伸。如果说美丑有相对的公共标准,那么“土”的概念却并不明晰。“土”究竟是是过时,还是庸俗?在中西方语境的转化时,我们无法为“土”找到一个直接对应的英文词汇。在人们理所应当地使用“土味营销”这一词汇时,其实默认了一个预设——奢侈品牌是高级、神秘、有距离感的,而“土味营销”是自降身段迎合市场。进而我们要追问,这样的预设是否依然成立?现实是,这样的距离感在社交媒体出现后已经被全面打破。Demna Gvasalia手中的巴黎世家显然放弃了用完美无瑕奢侈形象来制造社交距离的传统思路,而是用先锋美学来制造审美距离。来自公众的困惑正是这种美学的一部分,而从困惑到迷恋则是消费者与品牌建立高度粘性的过程。
七夕营销的战场向来商业味道浓厚,奢侈品牌纷纷推出精心包装的、适合送礼的七夕礼物,目的无非是刺激销售。恰恰在这样一个奢侈品牌集中比拼营销手段和媒介资本的时机,也是在奢侈品牌七夕营销陷入过度泛滥、难以继续激发新鲜感的瓶颈期,巴黎世家反而选择将最激进、最贴近品牌审美形态的形象放在七夕展现。 与清一色的红色单品相比,巴黎世家至少试图在剑拔弩张但千篇一律的七夕营销大战中提供一些新思路。影楼老照片虽然充斥着简陋背景,却往往记录了旧时代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甜美的情感。而在当下情感复杂的浮躁社会,人们反而更加怀念这种似假实真的情感。
有人说土味的流行是人们在这个互联网文化趋于饱和的时代必然会经历的一种审美疲劳和审美反弹,“见过世面”的网友们开始渴望看点不一样的东西——哪怕丑,只要丑的独特,丑的千奇百怪,也好过美的无趣,美的千篇一律。从最简单的市场视角来看,巴黎世家这次其实是大获全胜。空前的话题讨论带来极致的广告效应,不仅是对Hourglass沙漏包的一次巨大推广,将此前局限于时装爱好者范围的沙漏包一次性地推向大众市场,同时这样的讨论也是大众市场对巴黎世家品牌的再认识,帮助消费者丰富对其形象的认知。
我感觉是在玩梗,对于这种宣传方式我并不是很认同。不知道巴黎世界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开中国的中老年市场,又或者是他们在内涵中国人的审美,这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巴黎世家的用意。
不过许多网友在看到这样的设计之后纷纷表示绝对不会买他们的东西,不管这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就是难以接受这样的产品了。巴黎世界是时尚界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品牌了,然而不知道这次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今年因为疫情,世界的经济都非常低迷,然而中国的购买力却依旧非常强。而巴黎世界也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市场,推出了巴黎世家90年代土味宣传产品,被中国网友吐槽太土了,完全没有购买的欲望。
一直以来巴黎世界的产品风格都是比较简洁的,然而此次的设计却和以往完全不同。不论这是为了玩梗审美,还是为了打开中国中老年的市场,很明显此次的宣传效果非常差,让不少消费者直接将巴黎世界拉黑了。可以说这次巴黎世界的宣传设计是翻车了,没有了那个宣传效果,反而让人感到反感。
中国市场确实是非常大的,中国的购买力也十分强。许多外国品牌都想要中国市场,竞争其实也是相当激烈的,因此品牌还是要注重品质,尊重中国文化,尊重中国,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好品牌产品,才有可能进入中国的市场,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