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中国传统的18个节日,除了除夕春节 人肖杰龙抬头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元宵节,重阳节中元节,腊八节小年,还有什么节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春节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1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习俗 :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4.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
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
5.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习俗:扫墓、踏青。
6.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习俗: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
意义:俗称鬼节,祭祀先人、放水灯等。
9.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习俗:赏月、吃月饼
10.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插茱萸。
11.冬至:每年12月21、22日或23日
习俗:吃饺子,吃汤圆,喝羊肉汤
意义:冬季的开始,祭天祭祖。
12.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意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13.祭灶: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习俗:除尘、吃灶糖
意义: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第2个回答  2021-04-11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贴春联(桃符)、挂灯笼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吃冷食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扫墓、踏青、放风筝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 ,赛龙舟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穿针乞巧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赏菊花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第3个回答  2021-04-11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3.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习俗:起火烧饭、吃冷食。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习俗: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习俗: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习俗:穿针乞巧。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第4个回答  2021-04-1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花灯节,一般的时候会猜灯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