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如题所述

  小学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在完成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增强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孔子也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我提问:“多媒体教室的占地面积应是80()。”××学生竟然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说:“80平方厘米。”我十分惊讶地说:“呵呵,真了不起!大家竟能在不到1平方米的教室里学习,我们每个人不都成了泥匠师傅手里的小泥人了吗?大家看,行不行呀?”我边说边用手比划,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恍然大悟。这样,不仅使答错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事实表明,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引导学生亲近数学、走进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如上述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又达到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目的。
  二、以行激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学生,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充分展示自身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榜样的力量,总是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如一次练习课,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认真做作业,且书写非常潦草,还在数学作业本上乱涂乱画。我顿时生气,真想把他的作业撕了,可全班五十多双注视的目光提醒我不能这样做。我只好强压住心里的火气,把此事留到放学后处理。放学后,我把该学生请到我的办公室,他摆出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是训斥,还是讲道理?对不止一次犯错的他来说,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我得换个办法。于是,我将备课参考资料和备课笔记取出来,当面编写一份备课教案给他看。经过近一节课的努力,我第二天要上课的教案就编写好了。我把备课笔记推到他面前,刚想说话,谁知这个学生竟然先开口了:“老师,从今以后,我保证把作业认真做好。”果不其然,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再没有被我批评过。通过这一事例,使我进一步明白了为师之道:教师要先做表率,时时、事事、处处走在学生的前头,用良好的行为为学生做榜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染学生,以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三、用心诱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筑一幢大楼,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真正的建筑师是学生自己。”基于此,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教师应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能体罚或变相惩罚学生。当然,这样做并不等于对学生不理不睬、不闻不问,而是教师利用自身的涵养和威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学生将一辆电动玩具小轿车弄得满教室乱跑,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喧哗。当我默默地凝视着不停跑动的电动玩具小轿车时,他的眼中充满了恐惧,有些学生还大声地说:“××太顽皮了,太不像话了,老师得狠狠地处罚他!”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理智地捡起电动玩具小轿车,及时地开导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坐上自己造的轿车?”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趁势引导:“想坐上自己造的轿车,必须抓住现在的机会好好学习,将来自己才有能力制造轿车,到那时用自己制造的轿车载着老师和同学们游玩,大家说好不好?”就这样,一场虚惊被我悄无声息地化解了,这个学生的脸上充满了羞愧和感激。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合理运用教学素材,把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强的学习意志、科学的学习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