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花?

如题所述

紫罗兰又名草桂花、草紫罗兰,是 十字花科紫罗兰属的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是欧洲名花之一。株高20--70 厘米,全株有灰白色星状柔毛。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5厘米。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侧薯片基垂囊状,花梗粗壮,花径2厘米,花瓣4枚,有长爪,瓣铺张为十字形。 紫罗兰,花朵茂盛,花色鲜艳,香气浓郁,花期长,花序也长,适宜于盆栽观赏,常用于布置花坛、台阶、花径,整株花朵可作为花束。另外,紫罗兰不是兰花。

1形态特征
编辑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具柄的分枝 紫罗兰花柔毛。茎直立,多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匙形,连叶柄长6-14厘米,宽1.2-2.5厘米,全缘或呈微波状,顶端钝圆或罕具短尖头,基部渐狭成柄。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多数,较大,花序轴果期伸长;花梗粗壮,斜上开展,长达1.5毫米;萼片直立,长椭圆形,长约15毫米,内轮萼片基部呈囊状,边缘膜质,白色透明;花瓣紫红、淡红或白色,近卵形,长约12毫米,顶端浅2裂或微凹,边缘波状,下部具长爪;花丝向基部逐渐扩大;子房圆柱形,柱头微2裂。长角果圆柱形,长7-8厘米,直径约3毫米,果瓣中脉明显,顶端浅裂;果梗粗壮,长10-15毫米。种子近圆形,直径约2毫米,扁平,深褐色,边缘具有白色膜质的翅。花期4-5月。 [1] 主要栽培品种有白色的‘艾达’(Aida)、淡黄的‘卡门’(Carmen)、红色的‘弗朗西丝卡’(Francesca)、紫色的‘阿贝拉’(Arabella)和淡紫红的‘英卡纳’(Incana)等。依株高分有高、中、矮三类;依花期不同分有夏紫罗兰、秋紫罗兰及冬紫罗兰等品种;依栽培习性不同分一年生及二年生类型。【非洲紫罗兰】 非洲紫罗兰又名非洲堇,为苦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2生长习性
编辑
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园林中常见栽培。喜冷凉、光照充足环境 紫罗兰花,也稍耐半阴。生长适温白天15-18℃,夜间约10℃。冬季能耐-5℃低温。要求疏松肥沃、湿润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 多年生草本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3地理分布
编辑
原产欧洲南部。我国引种种植。模式标本采自 欧洲南部。 [1]
4经济价值
编辑
中国大城市中常有引种,栽于庭园花坛或温室中,供观赏。 [1] 它的花有淡淡幽香,欧洲人用它制成的香水,倍受女士们青睐。在中世纪的德国南部还有一种风俗,把每年第一束新采的紫罗兰高挂船桅,祝贺春返人间。
观赏价值
紫罗兰 花朵茂盛,花色鲜艳,香气浓郁,花期长,花序也长,为众多莳花者所喜爱,适宜于盆栽观赏,适宜于布置花坛、台阶、花径,整株花朵可作为花束。紫罗兰作为冬、春两季的 切花,其需求量逐年提高。因其耐寒性较强,加温等方面的费用少,所需劳动力也少,栽培价值较高。
药用价值
淡紫色的紫罗兰花神秘而优雅,由于颜色鲜艳、花瓣薄,多褶且透光,因此即使以冷水冲之,精华一样可以释出。能够清热解毒,美白祛斑,滋润皮肤,增强光泽,防紫外线照射,紫罗兰对呼吸道的帮助很大,对支气管炎也有调理之效。可以润喉,以及解决因 蛀牙引起的口腔异味。
紫罗兰花茶功效与作用大体概括为四点,其功效与作用分别为:
紫罗兰花茶功效与作用一:紫罗兰花茶具有消除疲劳、帮助伤口愈合、润喉、治口臭、清热、解毒、 宿醉、伤风感冒、调气血的功效。
紫罗兰花茶功效与作用二:紫罗兰花茶具有排毒养颜、降脂减肥,逸肝脏,消除眼睛疲劳的功效。
紫罗兰花茶功效与作用三:紫罗兰花茶具有保养上呼吸道,有助于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缓解伤风感冒症状,祛痰止咳,润肺,消炎的功效。
紫罗兰花茶功效与作用四:紫罗兰花茶具有美白功效。
虽然紫罗兰花茶的功效这么多,但是对于那些低血压,寒性体质者、孕妇要慎用,或者最好不要饮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9

这个就是紫罗兰的,冬紫罗兰。紫罗兰,也叫桂竹香,也有这种形态的,是紫罗兰的一种呢,请确认一下吧。冬紫罗兰 氮肥不宜过多,应施磷肥,钾肥.花期和冬季停止施肥.图片如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19
四季梅
第3个回答  2020-04-27

报价大全

汽车之家报价报价大全

预约试驾

车家新车预约试驾

4S经销商

汽车之家4S店经销商

二手车

汽车之家二手车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车型大全购车计算销量排行新能源车新车上市
第4个回答  2018-04-19
紫罗兰,拉丁文学名:(Matthiola incana (L.) R. Br.)十字花科、紫罗兰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全株密被灰白色具柄的分枝柔毛。茎直立,多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或匙形。
原产地中海沿岸。中国南部地区广泛栽培,欧洲名花之一。中国大城市中常有物种,可以栽于庭园或温室中,供观赏。此花与三色堇相似,易混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