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柱和剪力墙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问题一:剪力墙与暗柱的钢筋关系 题目图片中有一个边缘暗柱,和一个边缘转角柱。图中注明是错误的,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始终包围GBZ纵筋,没有插入GBZ纵筋,只有搭接或收头的说法,没有锚固的说法,应按11G101-1图集构造。

问题二:暗柱是剪力墙吗?暗柱和剪力墙有什么区别 暗柱是剪力墙的一部分,暗柱说白了就是剪力墙局部部位加强,就象箍筋有些地方要加密一样

问题三:什么情况下剪力墙的柱叫暗柱? 位于剪力墙平面末端,厚度不变化的场合,这个边缘构件叫暗柱,编号GAZ或YAZ。
位于剪力墙平面末端,厚度变化的场合,这个边缘构建叫端柱,编号GDZ或YDZ。
位于剪力墙平面L形转角位置,这个边缘构建叫角柱,编号GJZ或YJZ。
位于剪力墙平面T形交点位置,这个边缘构建叫翼柱,编号GYZ或YYZ。

问题四:剪力墙中为什么要设暗柱 按照应力分布原则,剪力墙的平面内弯矩用端部的钢筋承担是最合理的,因此在端部设置的暗柱又称为边缘构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抗弯。
剪力墙墙体的竖向钢筋都是分布筋,是不考虑受力的,因此搐矩完全由暗柱承担。

问题五:剪力墙墙肢的概念,它和暗柱有何区别? 剪力墙墙肢就是一片剪力墙,当然属于设计范畴,墙肢内含有暗柱。

问题六:问:剪力墙暗柱和端柱有什么区别 剪力墙暗柱 AZ ,是墙肢截面中部,因其上承有梁或集中荷载等需要,增设的竖向钢筋及箍筋。而端柱,是边缘端柱,是墙肢的边缘构件,一般是为作为框架梁的一个支座而设,代号归并在边缘构件内,有约束的YBZ和构造的GBZ。边缘端柱的钢筋构造同时应满足框架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及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

问题七:剪力墙的暗柱和端柱有什么区别 端柱与暗柱均是剪力墙结构墙柱,03G101-1图集统称“边缘构件”,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大类。暗柱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端柱的宽度比墙的厚度要大,03G101-1图集18页规定,约束边缘端柱YDZ的长与宽的尺寸要大于等于2倍墙厚;端柱担当框架柱的作用。软件中只要突出墙,就按照端柱计算,无论类别是暗柱还是端柱

问题八:什么是二次结构 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的区别是什么 先画暗柱还是先画剪力墙 详细? 二次结构:是指在框架、剪力墙、框剪工程中的一些非承重的砌体,构造柱,过梁等一些在装饰前需要完成的部分。从工序时间上来说是在一次结构(指主体结构的承重构件部分)施工完毕以后才施工的,是相对于承重结构而言的,为非承重结构,维护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海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又称为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
一般先画暗柱再画剪力墙

问题九:剪力墙中暗柱和端柱怎么区分 端柱与暗柱均是剪力墙结构墙柱
暗柱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
端柱的宽度比墙的厚度要大,约束边缘端柱YDZ的长与宽的尺寸要大于等于2倍墙厚。在计算前剪力墙钢筋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暗柱、端柱是剪力墙中的柱,一般情况下有两种,一种约束端(暗)柱,一种构造端(暗)柱,你可以这样理解,简单的剪力墙结构中端柱布置位置一般在剪力墙的两端或者转角处,一般柱宽大于或者等于剪力墙的厚度,暗柱指布置于剪力墙中柱宽等于剪力墙厚的柱,一般在外观看不出,如果布置位置在端部,也可以作为端柱分析

问题十:剪力墙什么情况下设置梁支点暗柱 (1)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 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本规程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 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错洞墙;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5)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每个独立墙段的总高度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应小于2。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
(6)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
(7)应控制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
当剪力墙墙肢与其平面外方向的楼面梁连接时,应至少采取以下措施中的一个措施,减小梁端部弯矩对墙的不利影响:
1 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抵抗该墙肢平面外弯矩;
2 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扶壁柱。扶壁柱宜按计算确定截面及配筋;
3 当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在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并宜按计算确定配筋;
4 必要时,剪力墙内可设置型钢。
(8)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本章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
(9)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4条的规定。
(10)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间的连梁上。
(11) 楼面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梁内纵向钢筋应伸入墙内,并可靠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