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和合同工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3

事业编制和合同工的区别:

1、编制的不同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人员中,主要分两类:一类就是真的事业编制人员,另一类就是编外人员。编制内可以具体分为普通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工勤人员等,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饭碗”的人员。

编制外人员就是事业单位临时招聘过来协助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干活的人,主要就是指合同工、劳务派遣的人员。他们工作没有保障,合同期一到,有随时被解聘的可能。

2、工资福利待遇不同

这个差别还是有点大的,有编制的人员一个月工资在6000左右,没有编制的人员就可能只有2500左右了。甚至编制内人员的公积金都比编制外人员的工资要高。此外,编制内人员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样样齐全。

还有就是过年发福利的时候,编制内人员明显会比编制外人员多很多,包括年终奖、年货等等。而平时的工作量编制内和编制外倒差不多,这也印证了编制内人员比编制外人员要好很多。

3、前途不同

编制内属于正式人员,可晋升主要领导干部。普通管理岗可以通过晋升科级、处级等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岗可以通过晋升初级、中级、高级等职称。然而,编制外人员会一直维持一个状态,即使工作了再长的时间也只会处在同一个职位上。

扩展资料:

事业编制的岗位类别:

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下简称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结构比例的具体控制标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合同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事业编制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