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6

1.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股票的含义和特点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的特点:股东的出资不可返还性,除非公司破产清盘或者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二、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债券的分类和特点:

  区别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发行主体国家(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公司(企业)

  风险情况风险最小风险比政府债券高,比公司债券低风险

  收益情况收益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它债券收益高于政府债券,低于公司债券收益

  三、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

  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什么是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一、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推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制度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的建设,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也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①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②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③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今天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二、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债利税费)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三、财政的支出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五、影响财政的因素

  影响财政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另外还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六、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七、税收的标志: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

  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国家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更改(不是不能更改)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3.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关系和竞争。

  4.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a.市场能灵活、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b.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②消极作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b.市场存在三个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5.良好的市场秩序:

  ①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健全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②基本特征: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宏观调控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必要性(原因):a.市场的局限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调节不是万能的,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b.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具体内容见课本和笔记),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④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