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有哪些收获?

如题所述

家务劳动中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同时感受到拥有自己亲手创造的成果的喜悦。劳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恒心和耐心,学会要脚踏实地、不畏困难。这也将有利于我日后的学习生活。
家务劳动后我有些疲劳,更是体会到了劳动的辛酸,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明白了: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丰硕的劳动成果。
家务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1、做家务教会孩子如何独立生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于教会他们如何独立生活。
让孩子逐渐自己去整理玩具、打扫房间这样的家务活,可以使他们发现,原来爸爸妈妈做的这些事情他们自己也同样可以做到。
亲自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来,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具有自理能力的,离开了父母他们依旧生活的很好。
从由父母“领着走”到靠“自己走”,是培养孩子独立性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2、成就感来自于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
当孩子把杂乱的橱柜收拾得整整齐齐、油腻的碗筷清洗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愉悦心情。
这种心理状态就源自于他们的成就感,成就感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成就感会让孩子更自信。
不仅如此,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一样的社会角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家庭中更是如此,让孩子做家务,会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任务范围,形成责任感。
3、做家务让孩子更加心灵手巧。
研究表明,在0到6岁的孩子身上,能够决定他的智力发育、大脑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双手。
以整理书柜为例,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双眼进行观察,将书籍分门别类;其次要用双手,把书籍按从小到大、从薄到厚的顺序放整齐。
眼手的协调活动促进了左右脑的开发,正所谓“心灵手巧”,手巧会促进心灵,心灵带动了手巧。
4、做家务建立起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3、4岁的孩子特别喜欢在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帮着一起做,很多家长会在这个时候担心家务活太危险伤着孩子,或是怕孩子做不好反而“帮倒忙”。
其实,让孩子做家务恰恰是建立起他们自我价值感的最好机会。
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扔垃圾、叠衣服、摆碗筷,每当孩子做完后夸奖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能替父母分担家务是一件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加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时间越来越少,一起做家务正是进行亲子互动的好机会:和孩子一起做盆栽可以教孩子认识不同品种的植物,感受种植的快乐;和孩子一起择菜洗菜可以教孩子认识更多的蔬菜、享受烹饪的乐趣。
5、做家务让孩子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很多孩子并不觉得父母每日做家务是很辛苦的,也并不感恩父母的养育。就比如面对每日的饭菜,他们会因为没有肉或是味道不好而大发脾气。
让孩子亲自下厨体验做饭的辛苦,他们才会明白那些香喷喷的饭菜不是不劳而获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实践中感受到父母的不易,父母每一天都付出如此的辛劳,孩子进而懂得父母的付出,更懂得了感恩。
6、做家务让孩子更有领导力、更受欢迎。
孩子们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比方说给宠物洗澡的时候会发现宠物们经常是不配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宠物先安静下来。
因此,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有规划性和条理性,在同龄人中具有更强的领导力,从而受到大家的欢迎;一个领导力强的孩子也更受老师的喜爱,他们的执行力和号召力强,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