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哭着说「妈妈爸爸,我不要去幼儿园」,能不能心软?应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当孩子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时,不能够心软。应该自己鼓励引导他去上幼儿园。否则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将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们就要针对原因想出策略,并且还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孩子们,缓解他们不想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当然孩子们的心思很难猜,对于为什么不愿上幼儿园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家长们需要与孩子们沟通之后再想对策。


一、提前适应

因为宝宝们突然要离开父母的陪伴,独自一人去上幼儿园,自己穿衣、吃饭,他们难免会有抵触情绪。那么家长们就可以提前给宝宝们培养这一些独立的习惯。

在上幼儿园的前几个月,父母就可以告诉宝宝要去上学这件事情,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并教会孩子们自己一个人穿衣服、上厕所等等的事情。


并且,家长们还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玩,给他们一个宽敞的、独自玩耍的时间和空间,让宝宝们知道没有父母陪伴的时刻也可以很愉快。
相信这样提前适应下来的宝宝,如果第一天去上幼儿园的话,就不会像其他人一样抵触了。

二、适当嘱咐


如果说有些宝宝仍然是对离开父母这件事情非常的在意,那么家长们就可以试着在上幼儿园的路上嘱咐孩子们说,“放学的时候,就能见到妈妈了”,“再过几个小时妈妈就来看你”。
这些话能让孩子们知道,家长们并没有丢下自己不管,并且给他们一段期许时间,有目标的等待就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了。

三、适当“诱惑”


对于上幼儿园抵触比较小的孩子们,家长们就可以用“适当诱惑”的方式来消解这种情绪,并让他们更愿意上幼儿园。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些玩具或者是零食,告诉宝宝,如果今天乖乖的呆在幼儿园就可以多看半个小时电视,或者是获得了小红花奖励,可以多吃一个冰激凌等等。

这样,宝宝们就更愿意在幼儿园中表现自我,也就能在里面得到更多小朋友的关注,与更多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慢慢的他们就能体会到在幼儿园中的乐趣,变得愿意上幼儿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30

一、如果孩子还没起床,就哭着说我不去,先不急着说上幼儿园的事儿,挡下来抱他一分钟,轻松点儿,问他,妈妈抱你下床还是你自己飞下床呀?拥抱可以释放催产素,这种愉悦的感觉。会让孩子情绪变好,记住哈,当你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的时候,先改变他的情绪,不着急说幼儿园的事儿,先起床了再说。

二、要出门的时候啊,孩子如果说我不想去幼儿园,先别否定孩子,先肯定他,认可他的感受。是啊,你现在不想去幼儿园,你希望和妈妈一直待在家里,然后马上强调说,晚上我就会去接你了,强调会接她,然后淡定地带出门。

三、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哭,继续强调会接他,给他一个亲亲,告诉他你的魔法,亲亲会一直陪着他,然后轻松淡定地把孩子交给老师。

四、根据孩子的状态判断孩子的适应情况。孩子早上哭很正常哈,那有两个特征给你来作为判断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已经适应的依据,一个是说老师告诉你说白天孩子幼儿园适应的还不错,该吃吃该喝喝的野餐。活动,另一个是放学接他的时候情绪还不错,不是异常低落的,那么就可以判断孩子已经在逐渐适应了,你一点儿都不需要在意早上的哭。

五、帮孩子减轻白天的情绪压力。孩子入园以后啊,经常会性情大变,爱哼唧哭闹,发脾气,还可能会更粘你,这是因为孩子白天在幼儿园积累了一天的情绪压力,那这段时间呢,多接纳他的情绪,高质量陪伴她,带着她。多运动,玩儿玩儿,枕头大战这些能大笑的游戏,那愉悦的荷尔蒙也出来了。

第2个回答  2022-10-30

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三岁以后。都要送去幼儿园。送幼儿园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过一下集体的生活。和小朋友之间共同有个交集。同时在幼儿园学会和小朋友,如何相处?但是。往往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去幼儿园。去了以后基本都会哭闹。但这个时候。家长也不能心软。还是应该把她送去幼儿园。因为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步,必须要让他走出去。但是如何安慰她。尽量减少苦恼。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1、在去幼儿园之前要和孩子讲清楚。你要去幼儿园了,要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休息等等。首先让孩子有一个心理的准备。不要以为她才三岁。他什么东西都不懂其实不是的。三岁的孩子,他什么都懂。只不过是他没有表达出来。反复的跟他讲清楚,以后在他心里至少有一个印象。再送去幼儿园的时候,他可能不会那么抗拒。至少他了解这个是他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2、带孩子试园。要送孩子去幼儿园首先是选择幼儿园。幼儿园的选择上。不要一味的就选择离距离家里比较近的。特别是有的时候年轻父母没有时间。去幼儿园接孩子都是安排家里的老年人到幼儿园去接孩子,然后就选择一个。离老年人家里比较近的幼儿园去上。不要以这个为出发点。选择幼儿园最关键的就是要选择孩子的素质和孩子家长的素质。因为三岁的孩子。他是跟家长生活在一起。他表现出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和家长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孩子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一开始也选择了句离我父母比较近的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忽然发现。孩子有很多生活习惯都很不好。甚至经常说一些不应该说的话语。这时候才到幼儿园仔细的观察。在接孩子的家长人群当中。很多人经常爆粗口。看来。这些家长素质基本都不高。因此我们立即更换了幼儿园。家长素质高,孩子的素质相对就高。往往也可以理解为。价格比较高的幼儿园相对来说要好一些。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这个问题上不要吝啬。一定要给孩子的人生第一课找一个比较好环境。

幼儿园选择好了以后。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进行试园。每天上午准时带孩子去你可以。告诉孩子在旁边陪着他,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般试过两到三天以后。孩子基本就接受了。这时候再送他有可能也有哭闹的时候但相对就会好很多。大约一周左右,他基本上就适应了。还有很多小朋友两到三天就适应。但是也有个别的可能要持续。两周到四周的时间。才能适应。总之每个孩子适应环境能力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总之孩子上幼儿园。是他人生走向外面的第一步。作为家长一定要带领孩子走好这一步。

第3个回答  2022-10-30

绝对不能心软!!!

但也绝对不能硬碰硬!!!这样只会激化矛盾,让孩子情绪崩溃,甚而一泻千里,哭个不停。。。



比较好的办法是“草船借箭,暗度陈仓”!也就是偷偷的转移孩子注意力,改换话题,聊些孩子比较感兴趣或者喜欢交流的话题,顺便引导、提示孩子,幼儿园很好玩,有好朋友在等着你……等等,只要是能够激起孩子去幼儿园的动力的话题都行。



回想我家老大刚上幼儿园那段时间,真的是非常佩服自己,除了孩子生病的日子有请假,几乎是全勤!我是多么善于动脑筋啊,每天孩子睁眼那一刻,我就想好了话题等着她,争取让她开开心心的睡醒,高高兴兴的出门。️

1、对家长过分依赖,不喜欢幼儿园的学习环境
当宝宝因为这个原因啼哭时,家长要给宝宝讲幼儿园的好处,有很多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做游戏等等。让宝宝知道幼儿园老师像妈妈一样。这样宝宝的哭闹会慢慢减少。


2、身体不舒服,有感冒等症状
当宝宝生病了,身体不舒服,上幼儿园很容易哭。这时候老师要及时让宝宝回家,嘱咐家长给宝宝看好病再来上幼儿园。


3、与其它小朋友闹矛盾
当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玩时闹矛盾了,受委屈会哭起来。这是很普遍的事,也是宝宝在幼儿园发生哭闹的主要原因。这是老师应该耐心安慰宝宝,并调节好孩子之间的小矛盾。

4、受到老师批评
如果宝宝受到老师批评,即使知道错了,也会哭的。这时老师应该换个方式教育宝宝,以比较慈祥的态度去告诉孩子错在哪,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5、突然想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
有时在幼儿园午休时,宝宝会突然想起陪她(他)一起睡觉的家里人,而身边只有小朋友和老师。宝宝会因为难受而哭起来。老师应像妈妈一样耐心安慰宝宝,哄哄她(他),让她(他)安然入睡。


6、与小朋友比赛输了或某项成绩不好
当幼儿园里举行绘画或唱歌等比赛时,宝宝没有获奖或不如别的小朋友好,这时宝宝会伤心的哭起来。老师应该把奖项设定的公平一些,只要参与就有奖。这样能让宝宝容易接受。

第4个回答  2022-10-30

不要在这个时候心软,还需要让孩子去幼儿园。父母们需要做好自己的心里建设!

我们要解决的无非是以下三个问题:

①孩子哭着不想去幼儿园,会不会对今后有不良影响?

②父母看到孩子如此大的情绪反应而心里很难受,如何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③如何比较妥善地安排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读,并且解决与父母分开的问题?

能够解决这三个问题,相信父母们就会吃定心丸了。最近一到了9月又要开学了,所以很多父母有这个担忧或遇到这样的现象都很常见。在这篇回答当中,我们会用到几本书的内容。

首先,为了让父母便于直接上手带孩子这本书能够以非常亲切的语言、充分的案例帮助父母们理解孩子的一些现象,也反观父母自身,开始自我觉察。

Ⅰ·孩子哭闹是正常的

首先,要让父母们吃一个定心丸,孩子去幼儿园大概率都会哭闹了。这种哭闹是正常的。

请记住(敲黑板!!!):这是正常现象,而不只是常见。

正常是指的它本身是一种就应该存在的非病理性的表现或状态。

常见指的是发生频率比较多。

所以正常并不一定常见,但是孩子去幼儿园要与父母分离变得哭闹的事件的确是正常而又常见的状态。因此在这件事情上的确是有重叠。

孩子在这时与父母的哭闹,其实是一种情绪性的表达。

①孩子在表达分离焦虑

分离是亲密关系当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人际关系的永恒主题。

孩子本身在母亲体内通过胎盘与脐带与母亲建立起物理性的连接。这种物理性的连接也会对孩子生存与安全感的建立,有着先天的概念影响——与母亲连接在一起,我是安全的,我可以生存分开就可能会不适应或者死去。

人的情绪概念的形成与人的内感受状态是息息相关的。当孩子并没有出生时,他已经开始形成了情绪概念,而如果要与母亲在物理上分离,则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样一来随着激素和神经调节,孩子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高唤起且极其不适的状态),这就会被引导成一种焦虑的概念。这也是最开始的分离焦虑。

然而孩子出生是一件必然到来的事情,所以孩子与母亲的肉体上的分离也是必然的结果。在这第1次的分离过程当中,无论是孩子还是母亲都是感受到无比的痛苦。孩子要出生除了要经历极强的不确定性的情绪状态以外,他还会感受到在被挤压的过程当中的窒息等的物理感受,精神状态在自己被切断了,物理连接的瞬间会陷入一种更加高唤起和不适的恐慌当中。

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做父母不知所措的时候,但是随着预先学习和自我反思,能够逐渐成熟,也能合理应对。

孩子去幼儿园哭闹就是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情绪认知问题,通过做情绪比例能够逐渐解决。但是,这个过程是父母和孩子同时操作也是相辅相成的。

进入幼儿园后,孩子面临的问题比我们想的要复杂。这才是真正该关注的重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