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戏剧有哪些?

如题所述

1、滇剧:云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滇剧声腔独特,表现力强。其三大声腔丝弦腔、胡琴腔、襄阳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汉调等古老的声腔,同时又受到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滋养。

2、云南花灯戏:云南花灯戏是一种民间歌舞。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四川、贵州个别地区。

3、昆明曲剧:昆明曲剧发源于昆明,是云南昆明市独有的戏曲戏种,它以昆明方言、扬琴说唱为基础,以朴实自然、接近生活的表现形式,被誉为云南艺坛的一朵清新诱人的山茶花

4、关索剧: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傩祭舞蹈,仪式,北宋时传入宫廷后,才逐渐从傩舞向着表达故事情节的小戏形式发展。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古老而独特的戏剧。

5、傣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6
神奇美丽的彩云之南,不仅是歌舞的故乡,还是戏剧成长的另一块沃土,这里的戏剧品种与样式丰富多样,拥有话剧、滇剧、京剧、花灯剧、昆明曲剧、川剧、评剧等剧种。其中有地方特色的剧种有汉族的滇剧、花灯,少数民族的白剧、壮剧、傣剧、彝剧四大剧种和其他地方小剧种。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吴卫民曾赞叹道——云南:戏剧形态的活化石
  戏剧在云南源远流长。专家考察后,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云南临沧沧源崖画中发现了云南早期戏剧的影子。同样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大王岩原始岩画、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中物象图象以及从傣族、彝族的有关传说中也找到了戏剧的影子。云南有专家同时认为,人类的发源地元谋,也是戏剧艺术的另一只摇篮。
  最大特色原生态
  云南民族戏剧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专家认为,云南民族戏剧的原生态是中国戏剧的一大特色。其原生态戏剧包括:拟兽戏剧、劳作戏剧、祭祀与逐除戏剧和游戏戏剧。这些戏剧形式大多都是本土特有的,流传至今。这种原生态戏剧除了在白、傣、彝、壮四大民族剧种中得以集中体现外,还有很多。
  滇剧融合地域文化
  滇剧,云南汉民族的主要地方戏剧剧种,其形成较早,孕育过程较长,命名较晚。在明代被称作“滇曲”,辛亥革命之前,称为“唱戏”、“演剧”、“滇曲”或“云南戏曲”。后来,由于外地的剧种入滇,为了与之区别,在民国时期才出现了滇剧这一名称。滇剧的音乐曲调源于全国的各大声腔,其声腔主要是丝弦、襄阳、胡琴三种。滇剧以昆明为中心,遍及大理、保山、腾冲、临沧、楚雄、蒙自、个旧、玉溪、通海、曲靖、宜良等地,滇剧近几十年来还改编产生了一些优秀剧目。
  花灯剧,与滇剧同样著名。其发展的历史可谓是一段综合分化的历史。其流行云南全省,兼及川、贵两省的部分地区,是一种以歌舞形式为主的戏剧剧种,流传至今,约在清乾隆前后发展而成。花灯是从宗教性的社火活动中分化出来的艺术活动,特点是边舞边唱边行。花灯的唱腔由明清俗曲、云南民歌、省外民歌三部分和其它曲调组成。
  滇剧、花灯剧之所以能称作是“大剧种”,除了其本身影响范围广,更在于其自身的发展、成熟,以及对其它民族戏剧有着一定影响。
  云南“四大民族剧种”
  白剧,云南大理白族的戏剧形式,在大理、云龙、洱源等县盛行,原名“吹吹腔”、“大本曲”,系白族民间歌谣受滇剧影响而形成,有30多种曲调,以唢呐伴奏。语言兼用白族语和汉语,有200年历史的多个传统剧目。
  壮剧,云南壮剧是壮族民间歌舞小调,受广西壮剧和汉族戏剧影响形成,约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有演出。壮剧的伴奏乐器除常见的二胡、三弦、锣鼓外,还有一些特色乐器,如土二胡、土锣鼓、芒锣、脆鼓、大号等。
  傣剧,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傣剧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剧目有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傣剧又分德宏傣剧和西双版纳傣剧。德宏傣剧大致分为男腔和女腔,各自又有细分,根据表演者的角色和年龄不同,其唱腔也各有不同。地域的不同,也造成了戏调的不同。
  彝剧,流行于楚雄地区,同样受汉族戏剧影响,同样也是以歌舞形式进行表演,有200多年的历史。其第一个剧《阿佐分家》在乾隆年间从民族宗教经文中取材、创作。彝剧风格特点是民族特色、歌舞为主。
第2个回答  2020-01-30
云南戏剧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戏剧,主要有:白族的白剧,傣族的傣剧,彝族的彝剧等。总体特点是它们歌唱性较强,唱腔音乐主要来源于本民族民歌或说唱,戏曲程式化弱于汉族戏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