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养法》读书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丹尼尔·西格尔是美国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在大脑研究、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有好几本开创性作品问世。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西格尔为我们解读了大脑的结构,以及如何整合大脑。并分析了大脑如何影响孩子的思维和情感。西格尔在这本书里告诉父母,孩子的大脑还在发展过程中,父母的养育方式其实就是在影响他们大脑的发育。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大脑的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只有让各个部分整合协同运作,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思维、情感和人际关系。书中介绍了整合左右脑、上下脑、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自我和他人等方法。

这本书的精髓:如何通过整合大脑,来有效拓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情商。

不少为人父母的人,可能面临过这样的困境:孩子莫名其妙就发脾气,完全不讲道理,根本没法说服。孩子早上上学快迟到了,你紧张得如同打仗,可孩子却故意磨蹭,完全不听指挥。两个孩子刚刚还在愉快地玩耍,可转眼间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一个不停哭,一个不停闹……在这种时刻,不少人会觉得根本看不懂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绝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身体比较熟悉,却对孩子的大脑了解不多。比方说,大多数父母都很清楚38摄氏度意味着发烧,看书写字不注意姿势容易导致近视等等。但他们却不太了解孩子的情绪到底来自于哪里,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友善地对待他人。

了解大脑的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至关重要。作者认为:人类的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构成了丰富的大脑回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体验,都将决定“哪些大脑回路会被激活”,也就是在不断地对大脑“重新布线”。孩子由于还未成年,他们的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家长对待孩子的养育方式,将可能影响到他们大脑发育的进程和结果。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大脑分为很多部分,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如果能使大脑的不同部分协同工作,将会让孩子的大脑获得更加良好的运行,也能够帮助父母解决养育中的困难时刻。这就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的“全脑教养法”的基本思想。

本书作者是丹尼尔·西格尔和蒂娜·佩恩·布赖森。这两位作者是美国权威的积极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他们在大脑研究、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撰写了不少开创性的知名作品。著名的“情商之父”戈尔曼,特意对这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推荐。戈尔曼认为,如何发展孩子的情绪能力,也就是培养情商,在当前的亲子教育里还比较欠缺。家庭生活其实是孩子情绪学习最早的学校,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情绪老师。在这方面,《全脑教养法》这部作品是帮助孩子发展情商的实用性指南,也可以指导父母成为一名合格的“情绪导师”。

在作者看来,孩子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利用对大脑工作特点的认知,如何去帮助改善孩子的情绪、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认知,以及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我们的大脑是有功能区域划分的,要想拥有一个和谐而有意义的人生,需要大脑各个部分协同工作。整合大脑、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是整合左脑和右脑,帮助孩子改善情绪。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是形象思维,整合左右脑的方法是“聆听与关注”。先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再去尝试理智地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整合下层大脑和上层大脑,教会孩子自我控制。下层大脑负责基础功能,上层大脑负责高级思维功能。整合上下脑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学会更多地使用和锻炼上层大脑。

第三个是整合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内隐记忆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决定。整合的方法是让孩子讲述故事,帮助内隐记忆外显化。

第四个是整合自我和他人,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整合的方法是培养和建立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增强理解他人的能力。

养育孩子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仅持续时间很长,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在每天照顾孩子、和孩子沟通以及处理突发问题的过程中,父母会经常感到疲于奔命。另一方面,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长为人际关系良好、专注、负责、努力的优秀人才。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疲于奔命的日常生活,使得我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培养这些期望中的优秀品质。

《全脑教养法》告诉我们,危机也是契机,“生存式教育”可以转变为“发展式教育”,那些令人崩溃的“生存时刻”都可以变为促进孩子发展的“成长时刻”。完成这一转变的基础就在于我们了解大脑的功能,以及懂得如何让大脑的各个不同功能部分协同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发育中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什么塑造了大脑?是体验在不断激活神经元,给大脑“重新布线”。身为父母,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体验,就是在塑造什么样的大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