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文章结构
1.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题指导】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北京卷)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1)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解题指导】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句段在结构上所起的种种作用了然于心。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倒叙、插叙、层层深入、突出中心、深化中心、丰富内涵等。
我们还可以结合句段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的句段:1. 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 为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的句段:1. 总结上文;2. 引出下文;3. 承上启下(过渡);4. 为下文埋下伏笔;5. 为下文作铺垫;6.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结尾的句段:1. 总结全文;2. 点明中心;3.深化中心,升华主题;4.照应开头(或上文),首尾呼应;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言尽意无穷。
二、把握文章思路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
(2008年高考重庆卷)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1)童年时代感受到人的生活和快乐受时间的支配。(2)青少年时代由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3)成年以后由感受时间隐藏在生活里到领悟时间引领生命。
(2008年高考湖北卷)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解题指导】
把握作者的思路,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握各自然段的段意;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确定意义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三步,将意义段贯穿起来,完成作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