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史学家多称历史为正史?

如题所述

对历史的记录这一方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匹敌中国!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甚至还专门设置了史官这个官职,专门负责历史的收集和历史的编撰。从殷商开始直至近现代,数千年间留下的史料浩如烟海!这浩如烟海的史书内容上至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下至民间百态和社会史实,内容丰富无比!

话说回来,咱们再说到这些史书的时候,总是会提到“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词汇,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一、编年体

所谓编年体指的是以时间为线索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

编年体体裁的史书核心是时间,以年、月、日甚至时辰为单位来叙述历史事件。编年体的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这样更容易反映出时间段相近的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编年体的优势在于易于展现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能够方便的理清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其缺点也很明显,编年体史书难以记载那些时间不明的历史事件。故而编年体史书多用于记载那些时间点明确的历史政治事件,而诸如经济情况、风俗习惯等时间观念模糊的史料体裁编年体则是较少收录。

以编年体为体例的史书主要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二、纪传(zhuàn)体

所谓纪传体指的是以人物为主体,通过叙述与人物相关的活动(立传记)来反应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纪传体的优点在于可以记录更多的史料,而且方便记载那些不能按照时间轴编排的历史,此外纪传体由于是以人物为主体叙事,这使得纪传体体例的史书能够收录更多的历史人物。纪传体也存在着缺点,那就是很难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而且由于是以人为主体,非常容易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

纪传体以人为中心,却又对人的身份等级有着极为严格的规范!皇帝的传记被称作“纪”,皇帝之下的人的传记称作“传(zhuàn)”,非正统王朝的人物的传记称作“载记”,地方风俗、经济、人文等一系列非人物传记被称作“志”。

纪传体史书首创者便是汉朝的司马迁,他撰写的《史记》开创了先河。自那之后,各朝各代官方撰写的史书均采用纪传体体例编写!我们古代官修史书——二十四史,均是采用纪传体体例编写的!


三、国别体

国别体就看这个国字,我想各位可能就已经猜个大概了!

没错!国别体就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国别体的史书多是记录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再早的时期的事,因为在那一时期中原大地上国家诸多,这才能够分国记事。

最早的国别体著作是《国语》,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史官左丘明撰写而成的,《国语》一共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多个国家,一共跨越400多年的历史。

除了《国语》之外,还有著名的《战国策》也是采用国别体体例撰写而成的,战国策一共记录了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等一共12个国家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前490年智伯灭范氏开始,到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的一些介绍了,除此以外,还有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这些历史体例。其实,一部史书并非局限于一个体例,往往是多个体例兼具,比如说文中提到的《史记》就兼具纪传体、通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从史书中获益良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28
中国古代历史上,官方编纂的史书被称为“正史”,而民间创作的历史作品则被称为“野史”。正史是由朝廷特意选派专人编纂,通过校订、搜集资料、整理史料、修订史书等一系列程序完成的。其目的是保存真实历史,正确反映官方的政治立场和历史事实。因此,正史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文献。
在中国文化中,历史往往被看做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因此,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承。在这种文化传承中,正史作为官方历史记载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同时,正史也具有巨大的学术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史学家通常将正史视为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中国史学家多称历史为正史,主要是因为正史是官方认证的历史官方文献,并且在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第2个回答  2023-04-28
中国史学家多称历史为正史,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正史是指由官方编纂的官方史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这些史书通常由朝廷或皇帝命令编纂,记载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在这些史书中,往往会有正统的思想观念和官方立场,因此史学家们通常认为这些史书对于研究历史和了解古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此外,正史通常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和参考标准。因此,中国史学家多称历史为正史,也是表达了对正史这种官方史书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是表达了对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