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适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独何辜居上将,悲歌空腹共谁论。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汉家烟尘在东北边境的战争场景。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手法,如“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和“大漠穷秋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等,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场面。

诗中还提到了受降城,受降城是唐代为防御突厥而设的城池。另外,诗中也多次提到了“燕”,燕地是指今天的北京、河北等地。

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致意思是:

汉家的战火在东北燃烧,汉将离家去打败残敌。男儿本应横行天下,皇帝非常赐予他们荣耀。敲锣打鼓进军榆关,旗帜在碣石间蜿蜒。

校尉的羽书飞向瀚海,单于的猎火照亮狼山。山川荒凉到极边,胡骑如风雨般侵陵。战士在军前生死拼搏,美人帐下依然歌舞升平。

大漠深秋沙如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敌骑闻之应胆寒,料知短兵不敢抵挡。相互看着刀光剑影,死节从来不顾功名。您为何无辜居上将,悲歌空腹无人共鸣。

诗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感和批判,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总的来说,《燕歌行》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诗歌,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荒凉,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这首诗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成为了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