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偏倚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研究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和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
1、原因。
对于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研究者可能认为意义不大,不发表或推迟发表;杂志编辑与审者则认为全文发表阴性结果会降低文献的价值。
外部资助与商业利益也与研究发表存在关联,政府机构的资助明显与发表有关,制药公司资助的研究更不易于发表且其研究结果更有利于资助者。此外,阳性结果试验也比无效结果、阴性结果试验的发表时间平均早2~3年,从而造成时滞偏倚。
2、现状。
自发表偏倚的概念提出以来,发表偏倚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2015年通过对Cochrane系统综述数据库中的1106篇Meta分析进行发表偏倚研究显示:在有效性研究中,Meta分析更倾向于纳入研究结果为阳性的文章。
3、后果。
发表偏倚的存在使研究者即使存在周密的检索策略和手段也不可能完全的纳入所有的相关研究。除了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浪费研究机会、时间与金钱外,还会对现有研究进行过度评价。
如果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只是基于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夸大疗效,甚至得到一个虚假的疗效,从而导致临床个体治疗和卫生决策的失误。
4、识别和处理。
漏斗图为Meta分析过程中最常见的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其反应研究在一定样本量或精确性下单个研究的干预效应估计值。
除发表偏倚外,重复发表偏倚、检索偏倚、引文偏倚、语言偏倚、结局报道偏倚等选择偏倚,方法学质量的差异和真实的异质性均可造成漏斗图外形不对称。因此在纳入研究个数在10个以上时,漏斗图只可作为主观定性方法判断发表偏倚。
如漏斗图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对于以均属差表示干预措施疗效的连续性变量结局指标,可以使用Egger线性回归检验;对于比值比表示干预措施疗效的二分类变量结局指标,可以使用Peter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