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与主要问题

如题所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特点与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危险性高:高校实验室涉及各种化学药品、仪器设备等,有些药品和设备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易爆等特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人群密集:高校实验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管理难度较大。

2、管理制度严格:为确保实验室安全,高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药品管理制度、设备使用制度等。强调实践操作规范:高校实验室注重实践操作规范,要求学生和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涉及学科广泛:高校实验室涉及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存在不同的安全隐患。安全教育常态化:高校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强调安全防范措施。

4、紧急处理能力较强:高校实验室配备了紧急处理设备,并制定了紧急处理预案,能够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1、样品管理。样品品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样品从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一定要有一个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的实验室编号,样品进入实验室的时候要进行登记,还要进行分发,有的样品少,还牵扯到几个部门,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编码规则,而且每份样品的去向要全程进行跟踪。

最好是一个检测项目或者一位检测人员一份样品登记表,分发人员要有一份总表,确保样品到人。这样这个过程中才能够有条不紊。样品分发过程中,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即“微生物优先”,这是一个大原则,只有微生物做合格了,其他检测才有意义,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发展的第一要务,如果人员安排不合理,这个实验室的运行会是一团混乱,必须责任到人。以某检验检疫局实验室为例,把仪器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质联用仪分为大类,每类配一名检测人员,外加一名前处理工,做到了树状分布,一名前处理工人,只需要对其上面的检测人员负责即可。

有的实验室管理则很混乱,从样品前处理到实验都是一个人再做,其他人则无所事事,这样很容易打击员工积极性。职工的基本福利一定要保证,只有员工心理安定,做实验才会认真细致,心中有数。

3、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是一块试金石,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所以做为实验室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能力验证,积极参加能力验证,保证符合认监委的最低频次。如果实验室的水平低,觉得参加能力验证有些吃力,可以参加一对一的测量审核,测量审核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出现检测事故,纠正起来也比较方便。

能力验证可以由简单开始,逐步走向复杂。样品的处理不是很复杂,容易通过。这样长此以往,检测人员的信心也就积累起来了。一个实验室要想发展起来,职工首先要有自信。测量审核最好报名认可项目以外的项目,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实验室的运行。

4、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一定要细致。安全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合格,每年的计量校准是否如期进行,钢瓶通道是否设计好?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不停的学习,争取实验室改进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实验室的装修和家庭装修毕竟不一样,要简单实用,过度的装修只会带来安全隐患。

5、安全和法制教育。对员工进行安全和法制教育是必须而且必要。生命是第一位的,告诉员工如何安全的做实验,养成上下班关好门窗,水、气、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不断进行督导。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客观,不能弄虚作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