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乐是西域舞蹈中唯一没有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乐舞

如题所述

高昌乐是西域舞蹈中唯一没有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乐舞是错误的。

扩展资料:

西域歌舞名胡旋,隋唐时期西域的歌舞传入长安,对唐朝的歌舞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影响:

隋唐时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饰(如胡服翻领窄袖)、饮食(如胡饼、烧饼)、绘画、歌舞、音乐及乐器等一起传入长安。音乐主要有龟兹乐、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等。乐器舞蹈也随之而流行。这些从西域传来的歌舞,在中原地区带来很大的影响。

记载:

著名的“胡腾舞”出自石国;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胡腾》诗:“石国胡儿人见少,蹲舞尊前急如鸟。”李端《胡腾儿》诗:“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又有“胡旋舞”,出自康国;白居易《新乐府·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居。弦歌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出土唐三彩中有穿舞服的舞伎俑,唐墓壁画中也有舞女张臂作舞形象。

西域:

西域,是指汉朝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

汉武帝派张骞初通西域,汉宣帝始置西域都护。唐在西域置安西、北庭二都护。以后各代,中原与狭义西域也均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自19世纪末以来,“西域”一名渐废弃不用。

地理形势:

地理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

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李江凤,《丝绸之路前夕和气候变化》,1992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地理学》P125)

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自11世纪以来东亚全境气候逐渐变冷,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

根据考证,公元前17世纪西域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并大夏(今阿富汗)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tiān阳声)国(今中国新疆和田县附近)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说明当地在前13世纪就已经有人定居。

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西域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里优势逐渐发展,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得到极大发展。

西域一带在可考历史中于前5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并开始独立发展。《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

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只36国,《汉书·西域传》亦记载在前6年~5年中西域分裂为50余国。东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