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乐观的处世态度?

如题所述

美国有一对兄弟,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有一天,他们的父母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当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当上了美国总统。这中间,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乐观是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有希望而又不断进取的个性特征。很多名人都对乐观态度之必要做过描述,屠格涅夫说:“乐观是养生的惟一秘诀,常常忧思和愤怒,足以使健康的身体变得衰弱。”罗莎·卢森堡说:“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法国作家阿兰在论述把快乐的智慧用于和烦恼做各种各样斗争时说:“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泰然。”

不仅如此,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还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他们也更容易成功,身体也比悲观的孩子更健康。除此以外,乐观与自信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影相随,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很大影响。面对困难,乐观就像一副盔甲,抵挡它的进攻和侵蚀;而随乐观而来的自信就像一把钥匙,打开心锁勇敢前进。

作为一种性格倾向,乐观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乐观的性格是人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如果人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就会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损害身体健康。

“思维心理学”专家史力民博士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他说,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解释事物的方式”,即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由于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方式解释事物,无意识中就丧失斗志,不思进取了。一位外国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可以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有一天,他拖着比自己身体还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迈着轻快的步伐,心情显然好极了。一位长者问到:“孩子,你这么高兴,是不是刚拉完大提琴?”他的脚步并没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这个7岁的孩子懂得一个许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们不得不做的、必须忍受的工作。

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改塑。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培养自己乐观的素质。那么,应该如何来培养乐观的素质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自己摆脱困境。悲观情绪往往来自于困境,而每个人都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是如此。当遇到困境时,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绪在悲观中消沉,也不要随随便便就放弃努力,更不要让自己成为困境的奴隶,而要学会忍耐和坚强面对,等自己真正从困境中走出来以后才会发现,原来的困境只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挫折,实在不必因为它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勇气,拒绝感受生活的快乐。

其次要向塞翁学习,改变看问题的方式,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便在丢失了“马”的情况下也能看到任何事情都必然有好的一方面,鼓励自己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尽往消极的方面想。要经常暗示自己,令人快乐的事情总是永久的、普遍的,一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也只是暂时的,不具普遍性,只要乐观地对待,生活仍然是美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