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流行词汇什么意思

猫腻 感冒 DIY

北京土话,也流传到其他地方,比如天津、上海。指事情的马脚,漏洞,不合常理的方面。
  “腻”系“溺”的讹传。溺可读作niào,同“尿”。所以所谓“猫腻”,就是猫尿,养过猫的朋友都知道,猫喜欢用碎屑覆盖住自己的屎尿。猫砂也就是这么用的。所以猫腻就是指一些见不得光、躲躲藏藏、偷偷摸摸的暗箱操作,比如黑哨。
  “猫腻”这个新词在字典、词海里大概是寻不到释义的,这里的“腻”字是与油和污有关,那么,该如何解释“猫腻”一词呢?报上有人做过考证,说“猫腻”指的是:猫排便后,不愿让同类、更不乐意另类动物知道自己的粪便在此。猫埋藏自己的粪便,大概是一种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吧?但似乎不像,猫埋藏粪便的地点,往往是远离它的窝和时常玩耍的地方的。难道说它的粪便里有什么秘密,怕同类或异类知晓?我探究过猫的粪便,好像除了奇臭难闻之外就是极好的花肥,绝对没有黄金、白银之类。除了人和猫之外,好像不再有动物自个埋藏粪便了吧?这一举动倒是应该存疑的!有此存疑,那官场上不是有许多“猫腻”的行为吗?比如,有人贪污公款、收受贿赂,这到了私人腰包里的公款和他人给的贿赂物,就如同是猫的粪便一般,绝对不能让同事和外人所知,非埋藏起来不可;又比如,国家要求为官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文凭,有人便假造了学历、文凭,将之埋藏在档案里,对外也不好张扬;再比如,时下评职称要求有著作,有人便东摘西抄,拼凑成一本厚厚的“敲门砖”。用“猫腻”一词来形容这些行为或者潜藏的交易或者不可告人的作为等等,的确是太形象了。
  “腻”,更有一层亲近的含意,看人家两个人要好,眼红,就说这两个人“腻乎”,孩子总缠着大人,大人心烦,就呵斥孩子:“你总跟我腻乎嘛?”说一桩什么事情总也没个了结,规范语言说是“棘手”,天津俗语就说“这件事,真腻乎。”管一件闲事,譬如介绍对象吧,本想引荐两个人见过面儿就没有自己的事了,谁料“腻乎”人,今天双方家长找来了,要了解对方的家底,明天两个人翻了,说是再不见面了,没过几天,男方又找上门来,说是还想走走,你说这事“腻乎”不“腻乎”?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又译为自己动手做,DIY原本是个名词短语,往往被当作形容词使用,意指“自助的”。
  简言之,就是"亲历亲为"。更通俗一点说法:靠自己!
  《新词词典》解释:指购买配件自己组装的方式。
  DIY更合理的解释方法是:我自己动手 现在,年轻人口中的“感冒”,常常是指“感兴趣”的意思。即以“不感冒”表示不感兴趣或不以为然。多用于文娱体育新闻标题,如“刀郎对女子十二乐坊不感冒”、“郑钧对刀郎不感冒”、“人们对奥斯卡越来越不感冒”、“王海鸣对女足主帅不感冒”、“新大陆对辣妹不感冒”、“面对韩流,我不感冒”等。后来,“不感冒”这个固定语,被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俄罗斯百姓对美大选不感冒”、“公众为何对新闻奖不感冒”、“神奇‘聪明药’?成都家长不感冒”、“‘断骨增高’———广东人对此根本不感冒”等等。
  “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3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可以正式译为自己动手做,但通常不需详译人们也大都能理解其意义。DIY原本是个名词短语,但在中文环境里除了当名词用之外,它往往是被当作形容词般使用,意指“自助的”。 猫腻:事物有不正常、不能公开的部分或环节,表示有问题 感冒:喜欢
第2个回答  2013-11-13
猫腻.有水分.感冒.感兴趣.DIY 自己动手``希望采纳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