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花翎为何那么重要,权臣和珅都没有,只有哪些人获得?

如题所述

先来大体了解一下什么是“三眼花翎”。

“花翎”是清朝特有的官员冠饰,说白了就是官员的官帽后面的那根孔雀翎,根据孔雀翎上圆花纹数目分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

我们都知道,清朝时期的汉人地位比较低,所以在清初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

记住,是“有资格”而不是都能佩戴,想要佩戴就必须取得皇帝的认可,所以花翎对于一个皇族公卿来说是很难的,单眼花翎都这么难了,可想而知双眼和三眼花翎有多难!

也由此可见,那时候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别说汉人了,连一般的满族大臣都没有资格佩戴,而汉人想要佩戴花翎,首先必须入旗,成为旗人,然后再慢慢升级,总之那时候佩戴花翎比登天还难,但也有特例,谁啊?康熙朝的施琅大将军。

但到了乾隆时期,花翎的佩戴要求开始放宽(放宽也是相对于乾隆之前,但依旧很难),不仅亲王、郡王、贝勒可以佩戴三眼花翎,连有功于社稷且能得到统治者青睐的大臣也能得到佩戴花翎甚至是三眼花翎的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三眼花翎”是清朝最尊贵的象征,就像前面说的,想要取得佩戴“三眼花翎”的资格也是非常难的,所以从乾隆到清末,只有七位大臣能获此殊荣,佩戴“三眼花翎”,他们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那么我们来看看乾陵赏赐的三个佩戴三眼花翎的大臣,傅恒是乾陵的小舅子,也是有名的悍将,平息准格尔叛乱,三次入缅作战战功赫赫;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据说是乾陵的私生子),不仅是皇亲国戚,也是勇将一名,参加金川之战,平定地方叛乱也是出力不少,军功没得说;而和琳虽然是和珅的弟弟,但跟和珅不一样,他先是随福康安参与平定地方叛乱,福康安死后,他代为主帅继续平叛,后镇压湖南,贵州的苗民起义,也是乾隆朝后期名将。

所以这三人除了身份是旗人甚至是皇亲国戚外,还必须有非常大的军功才能获得乾隆的赞赏而得到“三眼花翎”,这应该是乾隆皇帝评定一个人是否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的标准吧。

很显然,虽然和珅在朝廷中官位显赫,但他没有军功啊,所以佩戴三眼花翎的标准不够。也许对乾隆来说,和珅就是一个能陪自己玩儿,能哄自己开心的奴才而已,从没想过给他赏赐“三眼花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