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一号为何最终没有造访太阳系的柯伊伯带?

如题所述

柯伊伯带则是一个猜想的小行星密集带,但这个地带的界限和大小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目前认为是距离太阳30~55个天文单位的范围内,如果按照这个范围定义柯伊伯带的话,那么旅行者一号早已“安全”飞越过这片区域了。如果按照55个天文单位计算,柯伊伯带的边界距离太阳约82.5亿公里,而截止到2019年6月7日,旅行者一号已经距离太阳218.17亿公里了,目前正以相对太阳17千米/秒的速度飞离太阳系。

但是,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柯伊伯带的范围应该更大,可以从50个天文单位一直延伸到500个天文单位(750亿公里),这样看的话,旅行者一号要飞出柯伊伯带的话还得需要100多年。

柯伊伯带与小行星带有点类似,但其范围要比小行星带大得多,如果按距离太阳30~55个天文单位来看,柯伊伯带的宽度是小行星带的20多倍,并且,柯伊伯带不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天体主要集中在黄道面上,柯伊伯带的天体分布的范围更像是一个面包圈。由于柯伊伯带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对于寻找和发现柯伊伯带的天体带来很大的困难。冥王星算是发现的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直到1992年,人类才在柯伊伯带发现了第二个小行星——小行星15760,目前,已经发现的柯伊伯带小行星的数量已经有一千多颗了,并且,根据一些天文学家估算,在柯伊伯带,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天体可能会超过10万颗,质量加在一起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虽然柯伊伯带的天体数量更多,但其天体密度还要比小行星带更稀疏,旅行者一号要想碰到其中的一颗,其概率相当于连中十次六合彩了。

但是,旅行者1号速度虽然快,而且已经飞行了如此远的距离,但比起宇宙深空而言,旅行者1号依然是蜗牛的速度。一年也才飞行3个天文单位多的距离,要想飞到更远的奥尔特云,那至少需要上万年的时间。接下来旅行者1号已经基本不工作了,仅仅维持最低的通讯和基本观测,到了2020年之后,大部分科学仪器已经不能工作,因为美国宇航局要为它省电。虽然其搭载了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但电力供应无法维持50年以上。到了2025年之后,旅行者1号就要彻底宣告放弃,因为核电池都已经没有电了。这就是目前人类星际航行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动力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障碍。而50年对于深空飞行而言仅仅是一段小旅途,后面还有更长的路程需要足够的电力供应。

现在的旅行者一号已经用完了最后一点“力气”,完全没有了动力,无法加速也无法调整姿态,只是凭借惯性沿着既定路线向宇宙深处飞去。在7.36万年后,旅行者一号会经过半人马座的南门二(即比邻星)附近,但不会被其引力俘获,如果没有被“三体人”发现的话,会依然孤独的继续着它的旅程,飞往银河系中心,也许是数十万年,也许更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