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春风又绿江南岸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泊船瓜洲》。

全诗内容为: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全诗白话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叙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年间进士。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积极推行新法。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船瓜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3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下一句是“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这句话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文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

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扩展资料: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泊船瓜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2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

全诗内容为: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3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字面意思 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12-0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诗是我国宋代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