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和的寻访刘天和

如题所述

于是在牛年正月十五的中午,一场大雾刚刚散去不久,我就踏上了寻访刘天和的旅途。出城西,过闵五路,沿城顺公路西北行约10公里,有一个叫方家边的村子,村北头有一座新建的庙堂式建筑物,停车进去一看,原来是“刘天和纪念馆”。
纪念馆西壁上悬挂着刘天和的画像,记述了刘天和的生平:“刘天和(1479-1545),字养和,号松石,麻城西乡锁口河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出按陕西,忤中官下诏狱,谪金坛丞……”。所谓“中官”其实就是皇宫的太监,所谓“忤中官下诏狱”,是说刘天和是个刚直不阿的人,得罪了皇帝身边的太监而被告了刁状,皇帝一怒之下,下诏把他抓进了天牢。幸而大难不死,被贬到江苏金坛做一个有职无权的县丞(县令的助手)。后来,刘天和从县丞做起,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先是升任县令,后逐步升为湖州知府,山西提学副使,南京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督甘肃屯政,一直做到陕西任巡抚。先后为国为民作出了不少政绩(多惠政)。
后来,刘天和又被朝廷任命为水利官员,他也很敬业,创制了“手制乘沙采样等器”来测定河水中泥沙的数量,为水利史学界所称道。有一年黄河发大水,河南山东受淹,刘天和征集二万民工疏竣汴河及山东七十二泉,仅三个月就消除了水患,并写下水利著述《问水集》。他也因此升任工部右侍郎,相当于建设部副部长。北京林业大学贾乃谦教授称他是明代一位难得的将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而有所作为的人物.
刘天和还是一位医学家,他平时留心医药,曾经编辑《松篁冈刘氏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其中共25门,140余首方剂, 明朝就被刻印成书,广为民间流传,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大量引用其验方。另外还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流传于世。
而载于明史里最浓重的笔墨,还是刘天和的战功。嘉靖十五年,刘天和改任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也就是国防部副部长兼西北边防部队总司令。他一上任,首先是大胆改革武器装备,把以前需要20人才能推动的双轮战车改造成只需一个人就可以驾驭的独轮战车,并改造车载火器,组成可分可合的战车车队,随车携带小帐篷,使士兵在战场上免受餐风露宿之苦,既鼓舞了士气,又大大地提高了战斗中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他还创制了类似今天左轮手枪的轻便火器——三眼枪,为后来的皇帝所喜爱,成为首选的御用便携防身武器。
嘉靖十九年,蒙古贵族吉囊率十万贼寇自贺兰山、凉州一带进犯中原,刘天和在黑水河设伏组织围歼入侵敌寇。斩获敌人头颅440多颗,还杀掉了吉囊的儿子小十王,收复了大量疆土。刘天和因此论功被朝廷加封为太子太保,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并升任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督团营,成为嘉靖朝廷备受器重的肱股之臣。
刘天和一生耿介正直,光明磊落,他初举进士入朝做官的时候,当时权倾朝野,号称“九千岁”的大太监刘瑾要与他结为宗室,他婉言谢绝。到刘天和晚年的时候,备受嘉靖皇帝宠信的道士陶仲文派人送书信与刘天和攀亲戚,刘天和断然回绝。陶仲文怀恨在心,唆使言官在皇帝面前说刘天和的坏话,刘天和因此告老还乡。归家三年后,于嘉靖二十一年(1545年)病逝。葬于老家锁口河,嘉靖皇帝得知刘天和去世的消息后,特地派遣湖广布政参议员前来坟前谕祭,并赠少保,谥庄襄。 看完刘天和生平介绍以后,我向纪念馆内一位刘姓老者打听刘天和墓地的位置,老人介绍说,墓地离纪念馆西区约5华里,在八大畈村一个叫花坟边的湾子里。
于是,驱车出方家边,沿村级公路西行,穿大广北高速公路桥,过京九铁路涵洞,再沿土路行驶约公里余,就到了花坟边。
刘天和墓坐落在花坟边村子的一个山脊的坡头,墓前一块新里的石碑注明此墓是“麻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的甬道两旁有石马石羊之类的雕塑,最后的一个高大的墓堆,就是刘天和的墓地了。正中的墓碑上有六块碑文,从上到下呈梯形排列着,最上面一块碑文上刻:“钦赐 荆湖鼎族 大执金吾 海内名家 清华望第”字样,大概是赞美刘天和出身名门,家族旺盛的意思。第二行是两块墓碑组成的一副对联“十代元魁世胄,九封宫保名家”似乎是说这个家族很多代人既是饱读诗书的功名学士,又是权高位重的大官。第三行是三块人名墓碑,从右到左依次为刘天和的祖父母,父母,刘天和夫妻,弟弟刘天年夫妻,儿子刘澯、刘沐等。
墓侧有一碑,记述了刘天和的简历,立碑时间是2003年元月20日。综观整个刘天和墓地,除甬道两侧的石雕外,其余碑刻多数是近年新镌刻树立的,略显粗糙简陋,来访前,据文献介绍说有一碑文为“嘉靖二十七年皇帝遣湖广布政参议员谕祭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刘天和……”等字样清晰可见的明代碑刻尚存,四处寻找,却不见丝毫踪迹,不知现在何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