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在故宫“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为何嘉庆帝不许拔?

如题所述

嘉庆帝表示:不准把隆宗门上的箭头拔掉?朕没说过这种话。

第一次在故宫看到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时,就感觉心里堵得慌,皇宫中,那块带着瑕疵的匾额显得格格不入,而刚开始,其实也不知道上面的小黑点是一支断箭的箭头。

地处乾清门前广场西边的隆宗门,门内北侧就是军机处的值班房,门外正西侧就是故宫的养老院慈宁宫,明清两朝,隆宗门作为内廷与外朝之间的通道,也是紧靠皇帝寝宫的重要禁门,非奏事待旨或者皇帝宣召,就算是王公大臣也不能随便出入。


至于隆宗门上的箭头,如今最普遍的说法是认为是嘉庆时期遗留下来,而主要的依据是《清史稿》的相关记载,后人借此推测出来的。

《清史稿·仁宗本纪》记载:奸人陈爽数十人突入紫禁城,将逼内宫,皇次子用枪殪其一人,王大臣率健锐、火器营兵入,尽捕斩之。

《清史稿·宣宗本纪》记载:嘉庆十八年九月,从幸木兰秋狝,上先还京师,而教匪林清等犯阙之变作,是月,贼入内右门,至养心殿南,欲北窜,上御枪毙二贼,余贼溃散,乱始平。

这些记载说的非常清楚,也就是说嘉庆十八年的九月,当时的嘉庆帝带着宗亲与王公大臣前往木兰进行秋狝,而紫禁城之中防卫松散,白莲教分支天理教趁机发动起义,买通了宫内的太监等人之后,直接攻入紫禁城,当时提前返回尚且还是皇子的旻宁用火枪毙了两个贼匪。


按照相关的历史记载,天理教数十众从东华门进入,一路抵达隆宗门正对的景运门,结果被堵住,另一分支从西华门一路攻入,抵达隆宗门。而隆宗门与景运门,都是隔离内廷与外朝的重要门户,里头就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内宫。

天理教众攻破隆宗门一事,让嘉庆帝非常震怒,听闻此事立即回京,而后嘉庆帝下罪己诏,表示紫禁城之变,“酿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也因为这段记载,有人认为,隆宗门上的断箭就是当年天理教众攻入皇宫的时候所留,嘉庆帝下令去掉了箭杆留下了箭头,以表示警醒。


不过实际上,这种如今看来似乎板上钉钉的说法,其实在清代的相关典籍之中找不到任何直接证明的记载,至于所谓“嘉庆帝下令不准将隆宗门上的断箭拔掉”的说法,也没有任何记录,若当年的嘉庆帝当真有如此下令,绝无可能没有记载。

同时,当年攻入皇宫的天理教起义军本身是乔装打扮之后进入的宫城,他们随身所携带的兵器主要是短刀之类,像是长矛、弓箭这样的长兵器是根本无法携带入宫的,自然也不可能在隆宗门上留下断箭。


而原来的国家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吴空先生也曾撰文,认为隆宗门上的断箭出自天理教攻城的可能性极低,他遍访单士元等专家,确认隆宗门断箭一事既不见于史料文献的记载,也没有确凿的相关铁证,只是传闻而已。

上世纪五十年代紫禁城进行清理维修的时候,隆宗门上其实有很多的断箭,门柱、门扉、门额上到处都是,若当年天理教的武力强到这种地步,实在不可思议,再者,清朝皇室也不可能把一个被断箭扎成刺猬的隆宗门留了一百多年,这实在说不过去。


至于隆宗门上的断箭到底是谁留下来的,现在有个新的猜测,那就是逊清皇室自己弄的。

宣统帝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内廷之中的王公子弟们将隆宗门的门匾当成靶子练习射箭,而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很多以往逊清相关人员后裔的证实。当年的溥仪在宫内闲的无聊,常召溥伟、润麟等人入宫陪伴,这些自幼锦衣玉食的纨绔子弟无法无天,在宫里随便射箭,而对着隆宗门也很有可能,毕竟这里距离养心殿很近。

不过,这支断箭未必是溥仪所留,因为溥仪从小就重度近视,当年其迎娶皇后执行射礼的时候都被一群人给拦住,因为大家怕眼神不好的溥仪把未来的皇后给送走。


说白了,隆宗门上的断箭到底是谁留下的,都至今没有任何准确无误的记载与证据,出自嘉庆时期天理教起义军之手的说法虽然流传很广,但终究也只是猜测,更别说“当年的嘉庆帝曾经下令不准拔掉隆宗门匾额上箭头”的这种说法,就更没有任何依据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