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品质

如题所述

情感具有四种品质: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稳定性、情感的效能性.

A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情感经常指向什么事物或经常由什么事物引起.以“爱”为例, 有的人爱国、爱家、爱亲人;有的人爱闲聊、爱空谈、爱打麻将。这就是情感倾向性的不同表现.

情感何以有倾向性? 情感的情向性是由人的意识的倾向性决定的。如果其意识倾向是爱国、爱家、爱亲人的,那么,他的情感倾向性一定也是爱国、爱家、爱亲人的. 人的意识是受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制约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倾向性决定了意识的倾向性, 进而决定了情感的倾向性. 说到底,情感的倾向性是由人生观与价值观决定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 则情感的倾向性自然也不会相同. 具有爱国情感倾向的人必有社会责任感, 必有公共道德感,其言行指向是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德. 同时对爱国和维护社会公德的他人行为会大加赞赏, 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倾向性是情感品质中最重要的品质,这是因为情感倾向性直接反映情感性质、情感品味、情感效能. 情感倾向性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积极的情感倾向对人的活动有正激励效应, 比如怀有爱国情感的人, 在汶川大地震时积极为灾区作奉献, 有的捐款捐物, 有的直奔汶川地震一线当志愿者......这一切既充分体现了大爱无疆的高贵品质, 也张显了情感的高品味与高效能. 少数人对抗震救灾情感冷漠, 态度消极,自己不捐助, 还对捐款者评头论足, 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置廉耻于不顾! 这是负情感倾向性带来的负激励效应.

B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情感体验的深度和情感对精神生活影响的深度.比如,同是爱国,有的人能为维护国家利益舍生忘死, 有的人却只是不做危害国家的事情而已.又比如,同是恋情,少男少女的初恋则会刻骨铭心,甚至影响一生. 然而,老年人再婚的恋情虽然也很美好, 但黄昏恋能刻骨铭心的少,影响一生的就更少.显而易见,二者的态度体验的深度与情感对精神生活影响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情感的深度也是分层次的,是有浅有深的.

C.情感具有稳定性.

情感的稳定性指的是情感体验的持久性和情感影响的持久性.有人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会矢志不渝,为之奋斗到底.有的人也曾树立目标,但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不能把情感稳定下来.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是属于情感稳定型的,而另一类人是情感不稳定型的.

情感稳定型的表现:

1.其目标切合实际,经过努力会达成目标;

2.为达成目标,不怕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坚强无比;

3.有智慧头脑,不盲干蛮干,巧妙面对挫折;

4.为实现目标,力行“稳、准、狠!”

情感稳定的原因:

1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人生励炼;

2.有浓厚兴趣与执着;

3.有艰苦奋斗的内在特质;

4.对人生与情感有深刻体验.这是最重要和最可贵的情感品质.

D.情感具有效能性.

情感的效能性是指情感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称之为行为效益.情感的效能性有正负之分.情感的正效能与情感的积极倾向性相一致,不但能激起人的行动,而且能增加行为动力,使行动更积极、更迅速、更有力.情感的负效能性与情感的消极倾向性相一致,阻止积极行动的激起或降低积极行为动力,或直接导致消极行为,并为消极行为增加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情感是人在物质或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心理倾向. 情感是人人都有的心理过程.情感常以面部肌肉表情、肢体表情、语言表情等形式表现出来.人的情感是有差异性的,有的情感差异还很大,要不怎会有人忧国忧民,有人却患得患失;有人情感专一,有人情感多动.情感有自己的品质,情感的差异表现了情感的不同品质.

一. 情感具有哪些品?

情感具有四种品质: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稳定性、情感的效能性.

A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情感经常指向什么事物或经常由什么事物引起.以“爱”为例, 有的人爱国、爱家、爱亲人;有的人爱闲聊、爱空谈、爱打麻将。这就是情感倾向性的不同表现.

情感何以有倾向性? 情感的情向性是由人的意识的倾向性决定的。如果其意识倾向是爱国、爱家、爱亲人的,那么,他的情感倾向性一定也是爱国、爱家、爱亲人的. 人的意识是受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制约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倾向性决定了意识的倾向性, 进而决定了情感的倾向性. 说到底,情感的倾向性是由人生观与价值观决定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 则情感的倾向性自然也不会相同. 具有爱国情感倾向的人必有社会责任感, 必有公共道德感,其言行指向是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德. 同时对爱国和维护社会公德的他人行为会大加赞赏, 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倾向性是情感品质中最重要的品质,这是因为情感倾向性直接反映情感性质、情感品味、情感效能. 情感倾向性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积极的情感倾向对人的活动有正激励效应, 比如怀有爱国情感的人, 在汶川大地震时积极为灾区作奉献, 有的捐款捐物, 有的直奔汶川地震一线当志愿者......这一切既充分体现了大爱无疆的高贵品质, 也张显了情感的高品味与高效能. 少数人对抗震救灾情感冷漠, 态度消极,自己不捐助, 还对捐款者评头论足, 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置廉耻于不顾! 这是负情感倾向性带来的负激励效应.

B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情感体验的深度和情感对精神生活影响的深度.比如,同是爱国,有的人能为维护国家利益舍生忘死, 有的人却只是不做危害国家的事情而已.又比如,同是恋情,少男少女的初恋则会刻骨铭心,甚至影响一生. 然而,老年人再婚的恋情虽然也很美好, 但黄昏恋能刻骨铭心的少,影响一生的就更少.显而易见,二者的态度体验的深度与情感对精神生活影响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情感的深度也是分层次的,是有浅有深的.

情感为什么会有深浅不同和层次之分? 因为:

一是人的首次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最强烈、最敏感.人的初恋为何会刻骨铭心,乃至影响其一生呢? 是因为少男少女都是首次涉及男女之情, 其心理体验就会超乎寻常的敏感与强烈.因此初恋情感极具深刻性. 然而, 婚后日子一长,两性间的新鲜感与敏感性归于平淡, 平淡产生疲软,即使两性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也不会再有初恋时只是彼此拉拉手时的那种心跳与惊喜.何以如此? 因为同一需要长时间得到满足后,便会形成心理“耐受效应”,受“耐受效应”影响,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会出现心理麻痹, 心理麻痹使需要被满足时的心理体验会产生“耐受效应”,受“耐受效应”影响情感体验变弱,被弱化的心理体验使情感深度变浅.夫妻间的心理麻痹与耐受效应以及婚姻社会责任不清是当前“婚姻多动症”频繁多动的心理原因.

二是最渴望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最强烈最深刻.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其中必有一种是最渴望得到满足的,当这一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体验最深刻, 这种深刻的心理体验使情感具有了深刻性, 深刻的正激励情感具有兴奋和愉悦特点,并且能增强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要办一件重大事情,必须找到一个关键人,当下找到这一关键人就是最渴望的.关键人找到,最渴望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体验就会很深刻! 如果最渴望的需要没得到满足, 此时的情感体验同样也会深刻,不过是另一番滋味的深刻.比如,热恋中的情侣约定在某时某地约会,可到时对方未践约,连个电话也没有打来. 此刻,践约者强烈的心理体验是:“ 失望、怨怒、担忧、原谅!”心如翻江倒海, 情如惊涛拍岸!情感是何等的强烈,又是何等的震憾!

三是时空强化需要,需要强化情感. 时空的错序会给人们满足需要带来困难, 把原本很普通的需要升格为渴望. 时空错序最常见的是人分两地: 夫妻分两地、父子分两地、母子分两地. 两地分居必然聚散有时,而不能随心所欲.亲情弥漫,唯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聊以自慰;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相祝愿, 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心潮汹涌! 久别的夫妻有谁不期盼那“久别胜新婚”的佳期? 父子母子是血肉相连的异体,十指连心的彻痛,有谁不渴望团聚? 为了共和国的利益,那些特殊群体任凭个人情感在胸中奔腾, 而把升格了的渴望压在了心底!这是何等深刻的情感!

C.情感具有稳定性.

情感的稳定性指的是情感体验的持久性和情感影响的持久性.有人一旦认准了目标就会矢志不渝,为之奋斗到底.有的人也曾树立目标,但见异思迁,朝秦暮楚,不能把情感稳定下来.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是属于情感稳定型的,而另一类人是情感不稳定型的.

情感稳定型的表现:

1.其目标切合实际,经过努力会达成目标;

2.为达成目标,不怕艰难困苦,百折不挠,坚强无比;

3.有智慧头脑,不盲干蛮干,巧妙面对挫折;

4.为实现目标,力行“稳、准、狠!”
第2个回答  2020-10-28
情感的品质就下面几方面
1. 互相欣赏,彼此需要
2. 稳定
3. 温暖
4. 美好
5. 归属感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大约可以分成三种:亲情、爱情和友情。  

亲情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具有不可超越的“深刻性”,所谓“血浓于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血虽然浓于水,并不表明在任何时候“浓”一定就比“淡”要好。在无数的亲情中,往往由于过浓的情感,导致了身处其中的人没有了自由,心理受到严重的禁锢与伤害。现代心理学认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就是在亲情中遭受创伤的结果。而且,基于血缘的亲情具有不可中断性,这构成了亲人之间可以“肆无忌惮”的前提,因为不管怎样都改变不了你我是亲人这一事实。很显然,这种没有边界和规则约束的情感是危险的。  

爱情,以及作为爱情的延伸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亲情的“不可中断性”。没有人是为了离婚而结婚的。爱情中的山盟海誓,有合同属性的结婚证上没有注明有效期限,婚礼上受到的“白头偕老”的祝福,都使婚姻蒙上“永垂不朽”的欺骗性色彩。“为所欲为”就成了一些人在这种关系中的基本准则。当爱情褪色,伤害日深,婚姻“合同”的有效期就被置于讨论的地位,结果不管是怎样的,情感的品质都要大打折扣了。  

友情,一开始就比亲情和爱情要平淡一些:既没有亲情的生物学基础,又没有爱情的生物学加社会学基础,明显“先天不足”。而且,维持它是有条件的,当条件不复存在,终止它也比终止亲情和爱情(婚姻)简单得多。相对而言,这是一种很潇洒的情感联结,既可以浓如血,也可以淡如水。在友情中,你可以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朋友他该去就去,该来就会再来。但如果这话是对亲人或者情人说的……  

有人评论弗洛伊德,说他发明的心理治疗,每次50分钟,总次数也事先约好,是他对世界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因为,他设置了一种可以终止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恰当地“压迫”身处其中的人遵守基本的人际规则,并且有成长的紧迫感。这真是高人对高人的理解和评判。  

很多科学研究证明,家庭成员之间的高浓度情感表达,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人真的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从这一点来说,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向友情靠拢。  

亲情如果具有了友情的品质,就不会浓得让人窒息。爱情中也应该加入友谊的品质。如果你想到爱情会褪色,你就自然会想办法维持它起初的颜色;如果你的结婚“合同”上有时间期限,你也会时时想到怎样能续签。目标一旦确定,相应的言行就不会乱来了。  

遗憾的是,人性的一面是渴望稳定;另一面却是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因果,不惜冒险以自己是例外为乐。得失之间,真的就是赌博,全靠运气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28
情感具有四种品质:情感的倾向性、情感的深刻性、情感的稳定性、情感的效能性.

   A 情感的倾向性.

   情感的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情感经常指向什么事物或经常由什么事物引起.以“爱”为例, 有的人爱国、爱家、爱亲人;有的人爱闲聊、爱空谈、爱打麻将。这就是情感倾向性的不同表现.

   情感何以有倾向性? 情感的情向性是由人的意识的倾向性决定的。如果其意识倾向是爱国、爱家、爱亲人的,那么,他的情感倾向性一定也是爱国、爱家、爱亲人的. 人的意识是受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制约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倾向性决定了意识的倾向性, 进而决定了情感的倾向性. 说到底,情感的倾向性是由人生观与价值观决定的. 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 则情感的倾向性自然也不会相同. 具有爱国情感倾向的人必有社会责任感, 必有公共道德感,其言行指向是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德. 同时对爱国和维护社会公德的他人行为会大加赞赏, 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情感的倾向性是情感品质中最重要的品质,这是因为情感倾向性直接反映情感性质、情感品味、情感效能. 情感倾向性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积极的情感倾向对人的活动有正激励效应, 比如怀有爱国情感的人, 在汶川大地震时积极为灾区作奉献, 有的捐款捐物, 有的直奔汶川地震一线当志愿者......这一切既充分体现了大爱无疆的高贵品质, 也张显了情感的高品味与高效能. 少数人对抗震救灾情感冷漠, 态度消极,自己不捐助, 还对捐款者评头论足, 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置廉耻于不顾! 这是负情感倾向性带来的负激励效应.

   B 情感的深刻性.

   情感的深刻性是指情感体验的深度和情感对精神生活影响的深度.比如,同是爱国,有的人能为维护国家利益舍生忘死, 有的人却只是不做危害国家的事情而已.又比如,同是恋情,少男少女的初恋则会刻骨铭心,甚至影响一生. 然而,老年人再婚的恋情虽然也很美好, 但黄昏恋能刻骨铭心的少,影响一生的就更少.显而易见,二者的态度体验的深度与情感对精神生活影响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情感的深度也是分层次的,是有浅有深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5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大约可以分成三种:亲情、爱情和友情。  

亲情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具有不可超越的“深刻性”,所谓“血浓于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血虽然浓于水,并不表明在任何时候“浓”一定就比“淡”要好。在无数的亲情中,往往由于过浓的情感,导致了身处其中的人没有了自由,心理受到严重的禁锢与伤害。现代心理学认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就是在亲情中遭受创伤的结果。而且,基于血缘的亲情具有不可中断性,这构成了亲人之间可以“肆无忌惮”的前提,因为不管怎样都改变不了你我是亲人这一事实。很显然,这种没有边界和规则约束的情感是危险的。  

爱情,以及作为爱情的延伸的婚姻,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亲情的“不可中断性”。没有人是为了离婚而结婚的。爱情中的山盟海誓,有合同属性的结婚证上没有注明有效期限,婚礼上受到的“白头偕老”的祝福,都使婚姻蒙上“永垂不朽”的欺骗性色彩。“为所欲为”就成了一些人在这种关系中的基本准则。当爱情褪色,伤害日深,婚姻“合同”的有效期就被置于讨论的地位,结果不管是怎样的,情感的品质都要大打折扣了。  

友情,一开始就比亲情和爱情要平淡一些:既没有亲情的生物学基础,又没有爱情的生物学加社会学基础,明显“先天不足”。而且,维持它是有条件的,当条件不复存在,终止它也比终止亲情和爱情(婚姻)简单得多。相对而言,这是一种很潇洒的情感联结,既可以浓如血,也可以淡如水。在友情中,你可以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朋友他该去就去,该来就会再来。但如果这话是对亲人或者情人说的……  

有人评论弗洛伊德,说他发明的心理治疗,每次50分钟,总次数也事先约好,是他对世界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因为,他设置了一种可以终止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恰当地“压迫”身处其中的人遵守基本的人际规则,并且有成长的紧迫感。这真是高人对高人的理解和评判。  

很多科学研究证明,家庭成员之间的高浓度情感表达,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人真的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饿”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从这一点来说,亲情与爱情都应该向友情靠拢。  

亲情如果具有了友情的品质,就不会浓得让人窒息。爱情中也应该加入友谊的品质。如果你想到爱情会褪色,你就自然会想办法维持它起初的颜色;如果你的结婚“合同”上有时间期限,你也会时时想到怎样能续签。目标一旦确定,相应的言行就不会乱来了。  

遗憾的是,人性的一面是渴望稳定;另一面却是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因果,不惜冒险以自己是例外为乐。得失之间,真的就是赌博,全靠运气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