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要提高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应注意哪些要求

如题所述

要提高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下列要求:
(一)安排观察预备期。当一个陌生的观察者走进幼儿园教室时,常会发现,本来正忙着的孩子,会停止游戏,好奇的跑来围观、询问、与之交往,或探索来人手中的新奇东西等第。所以,一般而言,如果需要在教室内直接观察幼儿,观察者最好应当事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备期,跟幼儿相互熟悉,参与活动,等幼儿对观察者的陌生感消失之后,才开始正式的观察。这种预备期的持续时间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约半天时间,或两次,每次1—2小时便可。
(二)不干预活动。正式观察时,观察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幼儿直接交流意见或参与活动。对孩子的表现不作赞同或否定的评价,不加以鼓励或批评,目的在于不影响幼儿的自然行为表现,从而有可能观察到幼儿的行为原形。
(三)讲究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应具体、详细、系统。按照观察目的,有时应预先准备记录表格、熟悉与记住行为代号及定义,以便迅速、准确地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有时可用速记法、录音机或录像机等实录下全部过程,然后再根据需要详细整理与记录所需内容。
(四)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在某情景中一次性观察到的行为,可能是偶然出现的,不能代表某个幼儿的某种行为类型的典型行为,因此,想要得出一个相对稳定、准确的结论,需在行为可能发生的情景中观察多次。
(五)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在运用观察法时,尤其注意避免如下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1、观察者期望效应;2、观察者放任现象;3、被观察者的反应性行为可能因观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而有所改变;4、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