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到底有没有用

如题所述

积德行善没效果,你知道为什么吗?

2018-02-01 20:39:20
点击量:76

当今社会,三教九流,各行各业,无论是出家修行的还是俗家修行的,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他们的境况都难免会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有两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都是阐述因果定律、告诫我们要多积德行善的。但是现实中我们往往觉得自己似乎付出了很多“善心”,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而那些大富大贵的人,似乎也没有觉得他们曾做了什么善事。

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怀疑因果定律,觉得行善积德也不一定会得到福报。

实际上,因果定律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之所以觉得积德行善没有得到更多福报,这完全是由自身认知和行为的错误造成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个问题。

①谁修谁积福。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自己行善积德,自己父母家人不好的运气也能因此得以改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福和债,谁的福谁享,谁的罪谁受。我们积善行德,修来的福也只能到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得到的善报是健康、富有还是长寿,都只能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就算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也不能代我们享用。

人就是这样,我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至亲至爱的事情而苦恼难安。但“谁修谁积福”是自然规律,你修你得福,他修他得福,谁都没有办法改变。

除非,他(她)也能够领悟善道,培植自己的“善根”,然后自己去积善行德。这样,他(她)才能得到自己更多的福报。

②富贵不易求。

我们都是带着福和债来到这个世上的,各自的福和债也是各不相同的。

无论有没有三世因果,人的福和债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有的生在富贵家,有的生在贫穷地;有的生下来健康,有的生下来就有不治之症。这些先天因素从一出生便无可改变。

从命理学来讲,我们每个人先天的身体、个性、缘分以及运势好坏,都是有定数的,我们只能在先天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和改变。

把一只麻雀喂养的再好,也不能和鸵鸟相提并论;把一棵小草栽培的再壮,也成为不了参天大树。

积善行德获得福报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在自己命运的基础上有限度地改变,而不可能无限制地获得福报。

命里因病痛缠身多年的,积善行德可以让大病化小,减轻疾病折磨,但是很难让其达到身强体健、生龙活虎的地步;命里应该有40年寿命的,积善行德可以到60、70岁,但很难使其达到百岁高寿;命里应该有50万财产的,积善行德可以到80、90万,但很难使其成为亿万富翁;命里没有子女的,积善行德可以得到一个,但很难使其达到儿女成群的地步。

总而言之,大富大贵只能靠机缘,不是平时积善行德就一定能做到的。

③“真善”才积福。

现实社会,有很多没有任何信仰的家庭生活地也很美满幸福。而儒释道等教的信奉者有的也家庭不和,破财伤身,灾祸连连。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方法的缘故。

《道德经》里说:“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古代那些有大智慧的圣人贤王淡泊名利,他们不一定会著书立说,但他们会把一些积善行德的方法蕴含在简洁易懂、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中,然后教给我们的祖先,让他们不仅在无形之中积下了许多善德,还把这些宝贵的成语广为传播。

比如“勤俭持家”、“和气生财”、“谦受益满招损”、“言而有信”、“一寸光阴一寸金”、“家和万事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蕴含着“积德行善”的好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日常生活中是真的在“行善积德”,不管你是否是儒释道等教的门徒,也不管你修的是什么学派和法门,都能够得“善报”,都会增加你的福禄的。

个别儒释道等教的信奉者,只知道要拜神念经,不去领悟“善”的真谛,不相信其它的宗教和学说,不接受善知识的灌输。更有甚者,在日常生活中争名夺利、奢侈浪费、残忍粗暴、私欲无度,对万物众生却丝毫没有宽容仁慈之心。

如果有创世神存在,那么众生都是神的孩子,你不善待神的孩子,还希望神给你赐福,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说,正确的方法比选择什么学派和法门更加重要,方法对了,就自然能得到福报了。

④积善重在修心。

积福的多少,与我们改变了外界事物的多少是不能成正比的。付出爱心也要根据对方的境况斟酌而行。

修心就是逐渐学习领悟万事万物的真相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去接受和面对它们,同时改变自己不良习性的过程。

人类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上,
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比如冬天来了气候变冷,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天气暖和起来,而是提前做好御寒保暖的准备。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能改变很多很多,可是往往在我们争名逐利、奔波劳碌之后才能明白,改变和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能力,才是走向成功的最根本条件。

“认真修自身,糊涂看缘分”。如果你与人交往能够宽容大度、无私奉献,自然就能得到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只要你工作中能够尽忠职守、不计回报地付出,自然就能得到更高的待遇,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

所以说,常从内修,才能客服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这比捐献爱心和放生动物更加重要和有效。

⑤不宜舍近求远。

我们知道,对世间万物众生的“善”才是最大的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事都必须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我们身边的众生就和我们的亲人一样,只要我们对众生“善”,众生就会用“善”来报答我们(如果对众生做了不善的事,很快就会有不顺发生)。
有的人舍近求远,宁愿向远处的人捐款赠物,而不会对身边的众生付出善心。这就和一个人放着家里的父母妻儿不养,却把钱拿出来向不熟悉的偏远山区的某些人献爱心一样。这样做会走很多弯路,是不容易得到福报的。

其实,众生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可以“积德行善”。

我们饭菜不浪费,少肉多素,这就是积福;我们垃圾不乱丢,绿色出行,这也是积福;我们少用杀虫杀菌剂,勤俭节约,这更是积福……

我们身边处处是“积福”的机会,只要你用心,随时都能做到。

⑥善果需待时。

“种善因,得善果”,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世间万物万事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树的种子不可能一播种就长大、结果,“积善行德”一般也至少需要坚持三年以上,才能有效果。

先有“因”,后有“果”。我们现在的情况(果),是由过去的“因”造成的。而我们未来的情况(果)是由现在的“因”造成的。

过去的“因”主要包括我们自幼形成的身体素质、智商、情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长期培养的人际关系等等。

因为过去的“因”已经无可改变,所以现在的“果”也很难改变。

将来的“果”是现在的因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不改变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性,将来也只能沿着自己固定的命运轨迹前行。

而如果下定决心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性,并能够坚持下去,你就能逐渐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终有一天,必将获得无量的福报。

现代社会,修行不得法而对善恶因果产生疑惑的有很大一部分,希望此文能给各位朋友一些启示。本人时间仓促,水平有限,大家有什么建议、意见或者疑惑不解之处,欢迎和我联系,共同探讨,谢谢!
(复制网址malaoshi369.cn粘贴到浏览器打开,阅读更多好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0
要看你说什么用处了,积德行善对今生来说很棒了,因为做好事总是好的嘛,但是如果要是拯救灵魂的话,是不行的。所以作用有限。法庭审判,会按照人犯过的罪来审判,而不会考虑这个人做过了多少好事。比如一个人偷东西,法院审判肯定按照他偷了多少钱来量刑,而不会考虑他去年做过什么好事。再说,人哪有完全的德和善呢,都是相对的。尽管我行善是为了扬名,为了获利,这就是善了;你冒犯我了,我很生气,但是我克制住了,这就是德了。
人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无法约束自己的内心。所以,如何完全呢?
第2个回答  2017-07-10
若出发点是为了自己获得好的果报,为了求未来有好运气,则是增长贪心,增长恶业,不算行善;若是发自内心,感人之恩,理解到他人的痛苦,他人的不易,或孝养父母,或救济贫困,或戒杀放生,或劝人行善等等,一切是从真诚心去帮助众生的角度出发,才能算行善。
建议认真读读“了凡四训”,里面讲的非常清楚,进而建议读“太上感应篇”、“印光法师文钞”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