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活习惯不好怎么办

如题所述

首先,家长需要确认自己对于好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带来的影响有相对正确的认知。有些习惯也许不符合你的常规认知和习惯,但是并不是缺点,甚至还可能是优点。比如孩子爱热闹,爱疯,爱说话。

这是外向性格的一种表现,这样的性格特征在当下社会是一种优势。家长如果约束孩子,反而抑制了他的优势培养,戳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不自信。第一步,就是鉴别这种习惯是否有积极意义,如果有,尽可能的培养,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如果确实是坏习惯,比如吃饭吧唧嘴,4岁了还需要家长喂饭吃,那可能就真的需要纠正了。但是纠正绝对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哦,以后不要这样了。想想看,我们成年人身上可能也有那么几个坏毛病,甚至已经被身边的人指出许多遍了,可是我们改了吗?不仅没有改,而且还对指出我们问题的人心生怨怼。这是人性,人天生自恋,即便意识层面可以理解怨恨是不对的,但潜意识层还是会试图维护自己的尊严,并将别人的指责视为一种攻击,有机会就会反击回去。所以,第二步,纠正孩子的习惯最好使其培养一种新的“好习惯”来替代旧的“坏习惯”,放弃对坏习惯的指责,专注于带领孩子体会好习惯的好。

比如让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可让孩子从坐餐椅开始,让她享受跟大人平起平坐的感觉和自我掌控的感觉。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小心呵护。第三,孩子的生活习惯通常是跟照顾自己的大人一起习得的。所以,从根源上讲,成年人的习惯更为重要,自己贯彻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大概率生活习惯不会太差。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波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生涯咨询,助您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微信搜索“文波咨询”或搜索ID: wenbozixun,即可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7
俗话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我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想成为好孩子的。习惯不好,他一定是遇到了困难,这时孩子需要帮助,而不是滔滔不绝的批评。
一、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家庭规矩,制定家规和习惯培养目标,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耐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等。父母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最好能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目标。
二、灵活运用“加减法”培养孩子不同的习惯,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如:有效学习、耐心听别人讲话、按规则行动、勤于思考、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受名牌影响、锻炼、吃健康食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做事有计划、整洁等等。培养以上这些习惯时,家长应该用赞扬、肯定、欣赏、奖励等加法。培养下列习惯要用减法:孩子经常丢三落
四、孩子做作业总是要拖两三个小时、孩子逛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都吵着要买、孩子做什么都要您帮忙。对以上这些坏习惯,家长应该用批评、取消特权、计时隔离等减法。但要特别慎重,要讲究方法,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时机,要有针对性,并注意适度,尤其不能采用破坏性批评。
三、要持之以恒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巩固一个习惯需要3个月左右。在培养孩子习惯这一过程当中,孩子的行为将完成“被动→主动→自动”的养成过程,行为逐步形成为习惯。这个过程长短因时间、孩子的 个性 、生长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加上孩子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总是在考验家长的耐心底线。因此,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坚持也很关键。一旦家长的“底线”被攻破,或者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没有章法或者原则的,那么孩子的好习惯就很难养成,而坏习惯带给父母的有可能是一辈子的伤心。四、培养好习惯要趁早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逐渐养成的。有些习惯经过一两次重复就形成了,有的习惯养成是花费了相当大的努力。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许多专家认为3~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12岁以后,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已形成了许多习惯,如果要改变其习惯是非常难的。对于3~l2岁的孩子,家长应特别关注和培养他们的习惯。
第2个回答  2017-07-27
想办法改善下吧,孩子习惯不好,父母也是有责任的,现在不是有相关的夏令营么,应该管用的,智新超越的好习惯夏令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27
言传身教的纠正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