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航天科技有多经验?

如题所述

近几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运载系统等诸多工程领域异军突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既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也标志着中国从世界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行列。

卫星导航系统方面,202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升空。北斗系统,历时26年研发,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三代系统,共计发射了59颗卫星,最终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重要领域,代表了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探月工程方面,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我国已经取得连续执行5次探月任务、6次发射成功的佳绩,不仅次数多,而且成功率100%。2020年11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顺利完成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这些成就奠定了本世纪前20年我国在无人月球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

载人航天与空间站方面,中国天宫号空间站建设进入关键阶段。2011年至2016年间,中国通过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验证了空间站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从2020年始,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成了飞船与核心舱的对接和在轨测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天舟货运飞船、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飞船任务相继成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时代即将来临。

火星与深空探测方面,2020年7月,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点火升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最大挑战在于火星“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同时实施,以及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堪称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人类探测火星的新纪录。

运载系统方面,2020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了39次发射任务,发射载荷质量103.06吨,发射次数和发射载荷质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34次发射。2015年9月,长征系列火箭中首枚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2019年6月,长征十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中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的序幕。此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全面投入应用,成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由5.5吨级到14吨级的跨越。2020年12月,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增强了我国高密度发射任务的执行能力,实现了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的首次工程应用,为可重复使用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为中国载人登月飞船“启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7

生而为人,我们真的很幸运,赶上了人类最好的航天时代。而作为中国人,我们又正在见证中国航天最波澜壮阔的一幕。

人类自出现在这个星球上起,就一直拥有飞天的梦想。但真要摆脱地心引力的桎梏,谈何容易!


很多人都能理解航天是一个站在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的“塔尖”行业,需要非常多技术门类和学术学科的支持,但还是很难想象它的门槛到底有多高。苏联和美国在1961年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一直垄断到了2003年;苏联和美国在60年代突破月球软着陆技术后,一直垄断到2013年;苏联和美,国在70年代初突破火星软着陆技术后,一直垄断到了2021年。过去的人类航天史,基本可以总结为苏美争霸史,其他国家比起它们都太不显眼。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一家独大。但是我们还是在21世纪迎来了这些顶级航天技术的破局者,那是同一个名字:中国航天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独立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3年12月10日,嫦娥三号着陆月球,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2021年5月15日,也就是刚刚过去的一个奇迹日,祝融号着陆火星,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中国都是目前的“世界第二”。

目前,中国航天的每一一个重大突破,都是人类航天的又一次破局,而且这种破局频率还在加速。我们也在逐渐从跟跑到并跑,努力实现领跑。在此期间,几十万航天人付出的努力是惊人的。

仅以载人航天为例,它就包括了发射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航天员、测控通信、着陆场和飞船应用这七大系统。按照官方公开的信息,有300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参与了这个工程中各项目的研制、建设和试验。更恐怖在于,它是一个复杂到甚至不能用“木桶短板理论”形容的工程:因为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成为短板,往往是整个系统的彻底失败,甚至毫秒之间就会发生恐怖的灾难。

其中,航天员是载人航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他们的培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过程。不仅需要出身于顶级战机飞行员,还要完成几十门学术课程、各种艰苦的训练和生存技能、各种航天器的复杂操作和应用。笔者曾经有幸参观过航天员训练中心,对众多项目中的超重训练仪器印象颇深:航天员会在加速旋转的机械臂末端体验逐渐增加的超重,随着超重变强,五脏六腑会被挤压、脸都会变形。如果航天员对极端测试的状态难以承受,可以随时按下手边的红色按钮强行终止实验。

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在历史上这个按钮从来没有被按下过,所以我们不仅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航天员,也拥有了能够破局的载人航天技术。曾经祝融号着陆火星“恐怖九分钟”,亦是如此。由于地球和火星的漫长通信时延,地面完全无法了解到实时情况。冲入大气、气动减速、开降落伞、抛隔热大底、自主导航、抛降落伞、火箭反推、制动减速、悬停避障、踏上火星等等一系列动作在短短几分钟内均由祝融号独立完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功亏一篑。但最终,我们见识到了中国火神在火星“刀尖,上起舞”的航天“艺术”是的,这可以叫作中国航天的极致艺术。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火箭轰鸣声中,中国航天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它强大到可以穿越时空,和千年前的古人遥相呼应。古人寻路,想用参天北斗。我们就用26载、前后3代、55颗卫星建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解答: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精准授时定位。

中国航天的进步,是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的一个体现,甚至让中国制造的足迹踏到了另一颗行星。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背后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与中国制造共同进步,在与中国航天共同成长。如何让国民品牌与国民航天梦想联名互动,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