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如题所述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

1、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2、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3、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4、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