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发展的五个阶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发展经历了5割阶段:

订货点 法依据对库存补充周期内的需求量预测,并保留一定的安全库存储备,来确定订货点。安全库存的设置是为了应对需求的波动,一旦库存储备低于预先规定的数量,即 订货点 ,则进行订货来补充库存。

订货点的基本公式是:
订货点=单位时区的需求量X订货提前期 + 安全库存

订货点法的基本假设大多数都是错误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订货点假设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是相互独立的、物料需求是连续发生的。但实际情况是应面向产品订货而不是面向物料,每种物料之间是关联的;在制造业中,对产品零部件的需求是不均匀、不稳定的,库存的消耗是间断的。

为了解决订货点法的缺点,发展出了MRP(Material Resources Planning)。
MRP与订货点法的区别有三点:

传统库存中没有时间坐标的。记录的内容通常只包含 库存量 已订货量
库存量+已订货量<最低库存点 时,组织进货,这种方式时间的概念是以间接的方式表达的。

改进之后,在库存状态记录中增加了两个数据项:需求量和可供货量。
需求量指当前已知的需求量;
可供货量指可满足未来需求的量。
库存量+已订货量-需求量=可供货量

MRP的两个前提:

某时区预计可用量=上时区预计可用量+该时区的计划接受量-该时区的毛需求量

MRP只局限在物料需求方面,这只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
在MRP的基础上,人们又提出了闭环MRP系统。
所谓闭环又两层含义:

闭环MRP系统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过程。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使生产计划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

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合成一个一体化得系统,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英文缩写还是MRP,为了区别于基本MRP,记作MRPⅡ。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作为新一代得MRP Ⅱ,又美国 Gartner 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

传统得MRP Ⅱ系统是面向结构化问题得,决策过程得环境和原则均能用明确得语言(数学得或逻辑得,定量的或定性的)清楚的描述。
ERP的决策支持功能则要扩展到半结构化或 非结构化问题的处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