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惠民政策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法律分析】
一是研究制定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救助服务的意见;
三是进一步加大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料护理服务工作的力度;
四是研究出台慈善信托信息公开办法,进一步规范慈善信托信息公开行为,动员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五是推进出台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政策意见,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建设承接综合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
六是全面清理基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的各类证明,使城乡社区更好地回归服务居民的职能本位;
七是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立法,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规政策,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的管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八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九是配合修订殡葬管理条例,研究制定加强服务和监管、深化殡葬改革的政策文件,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殡葬行业的规范管理,推进殡葬移风易俗;
十是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关爱保护措施,压实工作责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19年中央决算的决议》 第八条 审计建议
以上问题,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有些是反复发生的,其主要原因是制度机制不完善、支出标准不健全、预算缺乏硬约束等,需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优化管理、提高绩效,推动源头治理。为此建议:
(一)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相应规范转移支付的归类标准、功能定位和规模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形成稳定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健全部门间和央地间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综合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二)加大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限期清偿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和科技经费管理机制,健全政策落实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更有效地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预算与规划、项目的对接,做实做细项目储备,重点做好新增专项债券项目的统筹衔接,督促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建立健全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快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积极推进中央本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改革,切实严控一般性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项目支出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为优化预算编制、改进项目管理、完善支出政策、落实支出责任提供依据,着力减少资源配置中的闲置浪费。压减无效低效开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地,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四)加强民生资金和项目管理。聚焦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工程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一步压实项目和资金管理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增强惠民政策的持续性和协调性,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基础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落实分级诊疗等政策措施,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