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人口呈负增长''的意思是:

新闻报道中"人口呈负增长''的意思是:

人口负增长指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不是说人口减少,就是负增长了。

数学中,减去一个数等与加上这个数的负数,借用数学的概念,这里说的负增长不是说不增长而是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 造成了现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

扩展资料

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

1、人口负增长会导致国防兵力的不足,众所周知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国防力量不够,国家也不会太强大,而人口的负增长就会导致国防兵力不足的。

2、人口负增长可能会导致男女失调,很多的家庭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人口还负增长的话,男女比例可能会严重失调。

3、人口负增长会导致国家发展变慢,在很多的方面将因为缺少竞争而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人口负增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1

人口负增长指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不是说人口减少,就是负增长了。

数学中,减去一个数等与加上这个数的负数,借用数学的概念,这里说的负增长不是说不增长而是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 造成了现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

扩展资料

人口负增长危害:

1、人口负增长会造成社会劳动力不足,社会生产力下降,相应的劳动力成本就会增加,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年轻人会减少,服兵役人数下降,对于一个国家的边防也是不利的。

3、人口负增长则老年人人数就会越来越多,国家就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会加重国家经济负担。

4、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减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负增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人口负增长即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也就是说人口总基数在下降。

现在的很多国家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这是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它会使本身健全的社会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老龄化,人口减少等。现在人口的过多,人口又是负增长,必将导致年轻人的压力增大。

加强道德伦理观念,让人口平衡发展起来,这样可以实现人类的生存持续。

扩展资料

“人口负增长”的应对: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全面二孩”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其效果堪称立竿见影。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后,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65年缩减到1996年的规模。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左右出现。

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人口质量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流动高度活跃,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厚的人口红利。

同时,此前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加速增长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障负担不断加重,此前大量劳动力释放所激发的发展能量、人口红利以及消费能力不断衰减甚至消失。

随着老龄化、人口低生育率的持续,我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势必带来更多不利的后果。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会导致社会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进而引发诸多严重社会经济问题。

根据联合国有关报告预测,今后较长时期内世界人口将保持上升趋势,人口总量在2030年将上升到85亿,2050年接近100亿,未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占比将不断上升。

目前,中国老龄化水平及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在人口负增长影响下,中国不仅可能失去“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人口的世界占比也可能持续下降。

一旦形成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态势,将可能导致经济、社会等外部系统关系的失衡,带来人口安全风险并进一步导致国家根本安全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应对“人口负增长”必须早做准备。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发展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面对有关重大趋势性变化,必须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全面二孩”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其效果堪称立竿见影。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后,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

但是喜中有忧的是,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仍低于上一年。究其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当前少子化及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

为了应对“人口负增长”,我国生育政策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未雨绸缪推出必要的强化政策,让生育率恢复至合理水平。

面对严峻的人口发展态势,渐进式地调整生育政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同时,“全面二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孩”与“二孩”出生数量“剪刀差”现象,也表明单纯调整生育政策不是万能的。

维持适度生育水平是一项重大工作。针对人口变动态势,有关部门应当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破解年轻人“想生不敢生,想要不敢要”的难题,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按意愿生育。

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采取支持和鼓励生育的政策,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让生育率稳步回升到相对安全的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为民族永续发展确立足够的人口安全边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应对“人口负增长”要早做准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人口负增长指新增的人口少于死亡的人口,不是说人口减少,就是负增长了。

这里说的负增长不是说不增长而是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 造成了现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数。

从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看,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

扩展资料:

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

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2012年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

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2012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

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2012年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

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购买力超过美国;但由于老年化,2012年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

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负增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10-05
出生人口数小于死亡人口数。(有个时间限定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