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分类的目的和内涵是什么

土地分类的目的和内涵是什么

第1个回答  2016-04-16
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
  (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
  (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
  (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 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管理法》定义:"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方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体系,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了8大类、46小类。
  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土地
  土地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和社会的有效需求等特点。
  在现行制度下,土地分为农用地和非农用地,后者又包括商业用地和非商业用地。
  土地交易就至少有三类不同的价格:一种是土地“农转非”时政府支付给农民的价格;一种是商业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简称“招拍挂”)形成的价格;还有一种是非商业用地通过“协议出让”的价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