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预报总感觉不是很准呢?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观云识天”。那么我们来聊聊天气预报吧。天气预报很多人都会关注,但是经常会发现并不是很准,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短期天气预报都不是特别准的情况下,有些天气预报还预测一周的天气,这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国家。我国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基本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天气预报方面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先进的,这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现在有些人觉得中国的天气预报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大部分时候不是很准确,其实这是大家不了解天气预报。大家知道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观云识天】,我就把天气预报的一些小知识和大家仔细的说一下,其实我也是门外之人,无非是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天气预报的发展有一个过程,现在来说中国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我国的气象卫星来进行观察,然后把数据全部的传送会中国气象部门,这些数据几乎是时时刻刻在发回,而我们的气象专家则需要通过看数据和照片来进行云层和大气的基本判断,这点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技术难度很大。

通过对照片和数据的研究,气象专家才能做出初步的天期预测,之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数据计算,这方面属于行业的专用方法,我也不是很熟悉。经过精密的分析和计算以后,专家得出的天气预报,属于预测性的天气预报,因此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偏差问题,但是偏差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和实际情况几乎一样。

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不对,因为很多时候预报下雨,但是天气很好。其实不是天气预报问题,你所在的城市很大,你这里没有下雨,不等于其他地方没有下雨。只要下雨在这个城市,那么天气预报就是准确的,关于温度也是如此,天气预报给出的是平均值,所以很多人觉得热,那是因为你在市区里面。为什么天气预报总感觉不是很准呢?因为你是点,天气预报是面,就这样简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2

奶奶问孙子:局部地区在哪儿?那里的人真不幸!怎么每天下大雨?!

这就是关于天气预报的最美丽传说了!

*******************


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天!

现在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大家都遇到过,几十公里外大雨滂沱,冰雹大的吓死人,而你在的地方却是丽日蓝天!更何况,南方看到云就必须下雨,而且是大雨!

我遇到的最奇妙的天气就是去年,我从学校回家,学校所在的西街,雨大的睁不开眼睛,但是到了距离学校不到一公里的东街,地面都是干的!

这就是天气的变幻莫测,也是小范围的天气情况的不确定性!


无论怎样预测,天气还是要或多或少受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上面的“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天!”。

1、之所以是预报,就是未来的天气大致可能情况。

预报的范围一般比较大,至少县区化、、级别的范围。而且是大致的估算。

所以,现在的县级的天气预报死翘翘了,那样精准的预报,需要更多的精密设备和数据!

2、天气由风和云层等等动态因素决定。

而这些因素,是一直在动态变化的!所以天气预报往往会有:预计明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雨!

3、不同的地理结构对风云等等有不同的影响。

比如雨雪天气,如果平原地带,云层可能呼啸而过,雨雪还没来得及下,云就过去了;山林多的地区,风速可能慢,而且挡住了云层的移动,所以雨雪可能成灾!


总之,是天气预报,是一个大范围的天气情况预测,而许多不确定因素,又会直接影响某个地域的天气变化。所以小范围的不准确是很正常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22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做过一件事情,我记得当时学地理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将一块儿玻璃放在地下埋着,只要等下次你挖出来的时候,玻璃上有水珠,那么今天就会下雨。说实话,我做过,但是我觉得不太准。因为,未知性因素太多。天气预报也是如此,不准是必然。毕竟,它只是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或者说云朵密度什么的给出的一种预测,并不能作为今天天气状况如何的一种真实的说明。

不知各位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大屏幕上主持人解说的那张图,有一张是大气云层密度的图。那张图,是实时的。但是,云朵是不停的运动的。有时候,风大的时候,我们抬头看天,都能看出云朵是在运动的。风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云朵是不稳定的。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云朵就会聚集在一起,然后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就会形成降雨、降雪的。

天气预报只是预报,只是对于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一种预报,一种预测,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科学是严谨的,但是天气可不是呀。它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一些不可预知的变化。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的啊。这不,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刚才出去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小雨点,感受到降雨的征兆了。

大气运动的规律是千变万变的,我国才开始研究多少年呀,世界各国才开始研究多少年呀。研究要是那么容易,岂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啊。我想,想要天气预报更加准确,我们需要提高气象科研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还需要更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更密集的观测站网络,更多的雷达、卫星等特种观测手段等。还有就是好好的研究大气运动呀。那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搞定的,所以,人才很重要!
第3个回答  2017-03-22
说到天气预报,我觉得大多数时候是准确的,但也时不时出现偏差,比如预报有雨雪,但是没下下来,而是温度降低,阴天。对于这种偏差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短期天气预报都做不到百分百准确,还预测一周,半月?似乎没有任何意义。

就我个人来说,每天都会看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的那种,有时候有事的话,还会去看半个月的天气预报。尽管会有偏差,有时候这种偏差还比较大,但有备无患。提前对天气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至于到时候慌张。尤其是在春天,这个季节温差变化大,天气总是捉摸不定,今天20度穿薄衫,明天可能就10度以下,需要穿薄袄。这时天气预报就发挥作用了,最起码对我这样怕冷的人,用处挺大的,及时穿大衣。要知道天气变化的因素实在很多,气候预测必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句俗语不是说,天有不测风云吗?我觉得只要是温差,预报与实际不要太大就行。

“观云识天”让我想起几句家里人常挂在嘴边的几句俗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当时听的时候觉得很神奇,尤其是对着漫天朝霞,妈妈说这话的时候,更觉得生动。可能跟云扯不上关系,但都是通过眼睛观察天气变化的。这些话还是挺准的,就是不知道知道的人多不多。

总之,天气预报的意义挺大的,尤其是对工农业的,可以提前预防暴风雪,避免重大损失。还是希望天气预测部门能将天气预报的越来越准确。
第4个回答  2017-03-22
在某一段时间,我自己通过飞信订了天气预报短信服务,当时可以说都以这个来作为自己对天气情况的参考了。就我自己用的这段时间来看,其实还是蛮准的,起码在大方向上已经准了,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偏差也是正常的,毕竟天有不测风云。

在气象台工作的天气预报员们,一整天都要观测云的变化,以及对天气的影响。所以说,天气预报在前一天播报的天气情况不一定是不变的,从前一天到后一天的转换里,其实云层有充分的变幻时间,想要突发变故也是很有可能的。

那么,如果天气预报的信息并不是绝对准确的,那为什么还要对近一周的天气预报进行预测呢?我觉得这是考虑到人们对于未来天气状况的一个需求,可能有的人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会有外出安排,如果有近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也好安排出行的时间。当然,预测员们作出的天气预测也不是随便得出的结论,云层的变化虽然变幻莫测,但是在长时间的探测下,是可以得出一个可寻的规律的,预测员们正是遵循着这个规律预测出一周的天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另外,在天气中降雨是比较不稳定的情况,它不仅仅取决于云层的变化,跟空气的气压对流和海陆地理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降雨不一定能单从云层的运动判断出来。所以,有的人会觉得天气预报不准,也是正常的,这还得考虑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沿海的城市就很容易有天气突变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