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为什么这句话被称为“爱国者典范”?

如题所述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可以说是汉廷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汉武帝时期,卫氏朝鲜杀害了汉朝使臣,阻止周边小国入贡汉朝,武帝遂发兵五万攻灭了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大宛国盛产汗血马,当时的汉朝正在与匈奴交战,汉武帝想得到汗血宝马,用来改良汉朝的马匹品种,以取得对匈奴作战的优势地位,遂派遣使臣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出使大宛国,换取汗血宝马,大宛国国王毋寡以汗血马是国之瑰宝为理由拒绝交换,汉朝使臣为维护汉廷的声誉,反把武帝送给大宛国国王的一匹以黄金铸造的金马给打碎了,并准备回归汉朝,但是呢,大宛国国王却把汉朝使臣给杀害了,抢走了汉朝带来的大量的金银财宝。

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愤怒,派遣大将李广利远征大宛,汉军围困大宛贵山城达40余日,自知不敌的大宛贵族只好杀害了国王毋寡向汉朝求和,大宛国国王“头悬北阙”,这是一场因为汗血马而发生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也被称为“汗血马之战”。

汉朝军队果断出击北匈奴,灭了北匈奴在郅支城重建的国家,解除了郅支单于所部对汉朝的威胁,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名言,现在网上流传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即来源于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8

任何一个拥有民族气节的国人,任何一个爱国护国的国人,都应该且必须有着“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的使命感、责任感。不仅仅是军人,只要你脚踏这地大物博的中华土地,头顶这一方悠悠蓝天白云的中华之天,就必须时刻将祖国的荣辱兴衰,紧系于心中。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服顺者褒赏,畔逆者诛罚”可以说是汉廷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汉武帝时期,卫氏朝鲜杀害了汉朝使臣,阻止周边小国入贡汉朝,武帝遂发兵五万攻灭了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和临屯郡,史称"汉四郡”。



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愤怒,派遣大将李广利远征大宛,汉军围困大宛贵山城达40余日,自知不敌的大宛贵族只好杀害了国王毋寡向汉朝求和,大宛国国王“头悬北阙”,这是一场因为汗血马而发生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也被称为“汗血马之战”。


匈奴又开始猖獗起来,一次,匈奴的郅支单于竟杀大汉使臣。大汉很生气,汉元帝派名将陈汤前去与匈奴作战,陈汤不辱使命,斩郅支单于首级,并大获全胜。在给汉元帝的奏章中,陈汤说了这句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胆敢侵犯大汉,无论逃到何方都躲不了大汉的追杀。而这句话也衍生出如今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第2个回答  2019-09-22
因为首先说这句话的人以自己为中国人而自豪,所以说是典范。
第3个回答  2019-09-21
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保护我国国土的决心,这是爱国人士心中的典范
第4个回答  2019-09-21
因为这句话高度的概括了中国领土意识,体现了一种爱国中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