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蔺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如题所述

萤蔺又名灯心藨草(图30)。

图30 萤蔺学名Scirpus juncoides Roxb.科属分类莎草科,藨草属。形态特征根状茎不发达,较短,具许多须根。实生苗初期有4~6枚斜向或横向生长的线形叶,早枯,从线形叶下生出秆。越冬株由根状茎上生出秆。秆丛生,圆柱形,基部具2~3个鞘,鞘的开口处为斜截形,无叶片。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直立,长3~15厘米。小穗3~5个(通常3个)聚集成头状花序,假侧生。小穗卵形,长0.8~1.5厘米,棕色或淡棕色,具多数花。鳞片宽卵形或卵形,顶端骤缩成短尖,长约0.4厘米,纸质,背面具一中肋,两侧浅棕色或有深棕色条纹。下位刚毛5~6条,具倒刺,等长或短于小坚果。雄蕊3,药隔突出,柱头2,极少3。小坚果宽卵形或倒卵形,平凸状,长0.2~0.3厘米,黑褐色,具光泽。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具休眠期,冬季室外低温有利于休眠的解除,风干贮存休眠期延长。发芽温度较宽,起点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30~35℃高达45℃仍有出芽,发芽不需要变温条件。发芽需光照,因而出苗多在0.5~1厘米土层中,土层3厘米以下不会出芽。发芽需充足的水分,土壤含水量20%以下不萌发。稻田耕翻后,土质疏松,透光透氧,可加速萌发,并使萌发整齐。越冬芽萌发起点温度亦在10℃,因越冬芽吸水较种子容易,干田状态下亦可萌发。越冬株在水稻收割后翻入土中,由于根状茎不发达,翻入土中发芽受到抑制,土层10厘米以下几乎不能萌发。因此,在稻田中以越冬芽萌发极为罕见,绝大多数均为种子萌发,表现为一年生杂草的特征。但随着稻、麦田免耕的不断推广,田间萤蔺亦将从一年生杂草渐变为多年生杂草,加重为害。

2)营养生长田间种子发芽较早,但前期生长缓慢,特别在低温条件下,生长更慢。营养生长需较高的温度,6月上旬栽插水稻,栽后2~3天即有出苗,此时生长较慢,气温30℃ 以上生长加快,于7月上旬抽出花茎,如6月下旬栽插,萤蔺仍于7月上中旬抽出花茎。早期发生的花茎较多,一般为2~5支,但在肥沃、积水、高温向阳的稻田内,花茎可达20~30支。越冬芽萌发后不生长叶片,直接抽出花茎,无缓苗期,生长势较种子萌发为强,亦较粗壮。

萤蔺的生长需稳定的、饱和的水分条件,干干湿湿或强度搁田可有效抑制其生长。3)开花结实水稻栽插前期出苗的萤蔺,20天左右抽出花茎,40~50天现蕾,现蕾后1个月种子成熟,如萌发较迟,高温生长,30天即可形成种子。水稻收割萤蔺被切断后,仍可在下部抽出新的花茎,着生小穗,结实成熟。每小穗约30粒种子,由于种子从小穗基部逐渐向上成熟,因而成熟期不一致,休眠期也不一致,致使田间发生期较长。种子小而轻,落入土表,可随水传播,后成熟的种子亦可随稻草传播。种子易萌发,生命力强,因而极易蔓延为害。

分布与为害萤蔺分布范围广,除内蒙古、西藏外,全国都有分布,萤蔺为沼生植物,尤以排水不良,富含腐殖质,向阳高温的田块为害严重,常组成大片单一优势群落,发生量大,难以清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